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不可以一概而論,更不可以用通用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遵循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對癥下藥,才是最重要的。
每個階段都有一個主題
1-2歲
2歲前后的小壞蛋有多壞,我們都已經知道了。最突出的表現(xiàn)包括:“不”字當頭、打滾撒賴、一意孤行、占有欲強、自私霸道。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都只是因為,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意愿、意圖。但他們不懂得表達,甚至他們自己也不明白他們自己的意圖。他們一點兒也不壞,一點兒也沒有折磨媽媽、蠻不講理的意思。
對待這么小的小寶寶,書上提供的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導、繞道為主。
安全第一:不要告訴孩子不許玩不許碰。你自己把該鎖起來的鎖起來,該扣好蓋子的扣好蓋子。
生活規(guī)律:餓了、渴了、累了、困了、悶了,孩子就容易發(fā)脾氣。你應該摸索孩子的生活規(guī)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導致壞情緒的陷阱之前,采取恰當措施,比如讓孩子吃飽、睡覺、帶到其他地方玩等。
轉移注意:這么小的寶寶,注意力移動得很快,你要好好利用。比如,你抱孩子進餐椅吃飯,孩子打死不肯進去,你就不必堅持。拿些小胡蘿卜丁啦小麥圈啦什么的哄哄他,等他吃得高興心情愉快時,再抱進餐椅里去。
不當觀眾:當孩子打滾撒賴時,不當觀眾。沒有觀眾了,這演員也就沒趣了。
繞開硬碰硬:如果你問,“你要不要洗澡?” 這答案肯定是“不!” 你可以換個說法,“你想在澡盆里玩小鴨子,還是玩小水桶?”
放松你自己:當你自己太累、太困、太餓時,你也會和孩子一樣,容易發(fā)脾氣。就像對待孩子一樣,在預計你自己要進入“壞情緒區(qū)”之前,好好善待你自己一下,給自己充足電。
3歲
從情緒上看,三歲的他是個快樂的年紀,他友善,平靜,充滿安全感,易于接受,也樂于分享。
在兩歲半是吵鬧不停的孩子,到了快三歲的時候,會突然變得安靜而斯文。他會經常說“好"或者要。笑的時候比哭的時候多,對你的要求也比以前要能容易妥協(xié)。
三歲時,大部分的孩子在生理或者心理,尤其是情緒發(fā)展上,會呈現(xiàn)一個穩(wěn)定的狀態(tài)。此時他已經有很好的自我意識和穩(wěn)固的自我概念。當然,他的自我概念和別人如何對待他有很大的關系。
雖然在三歲的時候,他一向強硬的拒絕態(tài)度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賴,但他也體會到自己的成長和能力的增強。
同時三歲也是個“我們的年齡”。他會喜歡說,我們來,我們一起來散步。這種一起做或者是我們的感覺,讓他有依賴的感覺。同時,他也喜歡分享的滋味。從前看起來獨立的孩子,現(xiàn)在卻經常和媽媽說,你幫我做,或是你做給我看。
他喜歡與其他孩子一起玩,但是他最喜歡的人還是媽媽。尤其是媽媽放下手中的事情,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講故事給他聽,跟他玩游戲,或者陪在他身邊,總是帶給他歡樂的情緒。
他在肢體動作的控制上,已經相當成熟和舒暢。他步伐穩(wěn)定,走的很好,跑的很順,急轉彎也不費勁。他走路時候,兩手自然的擺動,不需要夸張的伸張手臂來平衡重心。
在語言能力上他的發(fā)展也到了新天地。他喜歡學習新的字,尤其喜歡這些字眼:新的,秘密,嚇一跳、好難。在事情陷入僵局的時候,如果你說對了話,還可以搶救場面呢。比如,你說出,小驚奇,或者小禮物這個字,而且你也實際的拿出這個小禮物時,那么就算是一塊小的餅干,也能博得孩子無限的歡欣,把剛才的不愉快全給忘了。
但好景不長,當你還在享受這段美好時光的時候,時間已經悄悄的把他帶到另外一個成長階段。這就是穩(wěn)定之后會出現(xiàn)一段不穩(wěn)定的時期了。
3歲半
三歲是合作的年紀,三歲半則恰恰相反。反抗是三歲半到四歲這個時期最大的特征。
對媽媽而言,三歲半的孩子好想凡事都想和她做對。三歲半是一個內向,焦慮,缺乏安全感,同時意志力極強的年齡。
有的時候,我們難免會以為他之所以這么固執(zhí),是因為他太自信了。其實全然不是那回事,而且剛好相反。
三歲半的孩子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的,甚至在他的生理發(fā)展上,也表現(xiàn)是他的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時緊張的發(fā)抖。情緒和肢體上的不安全感,經常在這個階段表現(xiàn)出來。
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卻又想支配外在的世界。因為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每天,他都在掙扎中過日子,生活過的很不愉快。
他經常試著去控制外界,以減少他的焦慮和不安。比如他命令周圍的人說,不要看不要笑一分鐘,他才得意洋洋的發(fā)號命令。但是只要別人稍微不注意他,她會馬上要求大家注意他。他不讓媽媽講電話,不讓爸爸看報紙,連爸媽互相講話都不行。
他正在體驗自己與別人的關系,以及自我這個個體。他不在對我們那么感興趣,這也是他發(fā)號施令的原因之一。他覺得別人無意的一瞥,都是侵犯到他的自主權。
在三歲半的年齡,朋友對他相當重要。也就是因為他熱衷與他的朋友,使他的行為也有可喜的一面。
許多孩子在這個年齡都有他想象的朋友,這些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動物。對于父母來說,當他到了三歲半的時候,我們得格外小心。
雖然這是一段不愉快的時期,但是孩子不是你的敵人,他不是故意要和你做對,而是他處于身心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他的日常生活起居,都要我們多費精力,多花心思來處理。接受他在這個年齡,最大的情緒發(fā)泄對象是媽媽的事實。還有在他不鬧情緒的時候,騰出時間陪他玩。
也許他是一個愉悅和順的孩子,他能平靜度過三歲半到四歲的這段期間,因此,我們不必擔心他沒有表現(xiàn)出不穩(wěn)定的特征。如果他真的出現(xiàn)這些情況的話,我們也大可放心。因為就算脾氣再好,孩子也會有不穩(wěn)定的時候。
4歲
三歲的小孩有顆溫順的心,四歲的小孩的心則是活潑的。
典型的四歲孩子喜愛冒險,喜愛遠足,喜愛刺激,他喜愛任何新鮮的事物,去接觸不認識的人,喜愛到新的地方,喜歡新的游戲,新的玩具,新的活動和新書。對于大人所提的娛樂點子,再沒有人比他們更有反應了。
這個年齡的孩子,無論男女,大多是快活的、精力充沛的、活蹦亂跳的、荒謬好笑的、無拘無束,對什么事情都躍躍欲試。和三歲半那時愛吵又愛鬧的情形相比較之下,他的改變可是不小哦?,F(xiàn)在他經常說話多一點,也有點愛吹牛,有的時候還有些跋扈。這些都是因為他開始進入表現(xiàn)自我的領域,新鮮加上過度興奮所致。
四歲的小孩雖然老是想往外跑,也經常不守規(guī)矩,然而,如果他用心,還是蠻可以信賴的。在他四歲半前,很多孩子都能讓父母放心地準許他們到戶外去玩耍,而不去監(jiān)視或查看。然而,小孩子很想知道,在大人喊停之前,他到底能玩到哪里,這種需要如果和他喜歡向外擴張的習性結合,這個四歲的孩子就會表現(xiàn)出這個年齡最大的特點---喜歡逾越范圍。
所以很多四歲的孩子非常喜歡,“最遠到樹哪里,最遠到門那里”這些口頭上的限制。甚至,如果你告訴他,你應當做或者不要做這個,他就會很遵守這些規(guī)矩。
★與四歲孩子相處的技巧★:
1 、與他一起分享和創(chuàng)造。
2 、不理會他的不好的行為。
3 、接納他的吹牛。
4 、和他對罵(如果孩子用粗野的話攻擊你,你也可以和他玩對罵的游戲,以解放他被壓抑的情緒。罵的的時候,要像是真的在罵他一樣:你是指被壓爛的毛毛蟲。這類愚昧的對罵語要持續(xù)到你們笑聲取代憤怒為止)
5 、給他一段專屬時間
6 、給予口頭規(guī)范
7 、和他商量
8 、盡量避免會有麻煩的情景
9 、不要再電話中閑聊(四歲的孩子都討厭媽媽電話閑聊)
10、 使用肯定而幽默的引導
11、 使用秘密字眼
12 、以輕聲細語取代吼叫
13 、有時不妨也吹吹牛
14 、全心全意和他談話
15 、謹慎的選擇電視節(jié)目
5歲
五歲,開朗而愉悅的年齡。
五歲的孩子像陽光一樣,溫暖,明朗。
五歲小孩是母親愿望的實現(xiàn)。從孕育,生產,初生時的事事包辦;一到兩歲時的步步緊盯;三歲四歲時的蠻不講理;到了五歲,終于可以讓父母松一口氣。欣慰地欣賞自己養(yǎng)育多時的成果,充分吸收五歲小孩愛的回報。那個小搗蛋,終于變得懂事了,講理了,他一心一意要做一個好小孩,要討媽媽歡欣,他的世界都以媽媽為中心。他的小小心靈充滿了對人,對物,甚至對神的愛。他張大眼睛,好奇的學習,貪婪地吸收,享受生命提供給他的一切美好。
五歲,黃金年齡。
五歲的小孩所以能夠不惹麻煩,最重要的關鍵是,他已具有一種神奇的能力,可以判斷自己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
6歲
在寫6歲娃之前,有必要迅速瀏覽一下5歲娃。5歲娃,是孩子也是父母最快樂的時光。他喜悅、安詳、友善、寬容,喜歡順從家長。而且,媽媽是他世界的中心,讓媽媽快樂,就是他的快樂。美好的黃金年華5歲之后,就進入暴風驟雨的人生第2叛逆期了。這個叛逆期的特點,是孩子極端的、同時的兩極化。他有本事在轉瞬間討厭剛才還滿心喜歡的事情。而且,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媽媽,而是他自己。他希望事事處處按自己的意愿,因此對父母常?!翱怪疾蛔稹?,“我不要那樣!我就要這樣!”6歲娃同時在兩個極端游走。他可以在學校里做一個模范生,回家里當一個小惡霸也因為他的兩極化,把筆畫或數字反寫是很常見的6歲現(xiàn)象。他什么事都爭強好勝,難以忍受任何失敗。
他頑固、自負、蠻不講理。其實,他這么做只是為了建立和增強他自己的安全感。
因為,他現(xiàn)在處于很容易受到傷害的敏感期。不光情感上他特別容易受到傷害,他的身體發(fā)膚好象都格外對疼痛很敏感。
給6歲女孩子梳小辮兒很可能讓孩子疼的哇哇叫。
6歲的男孩,摔一跤可能哭得讓你詫異他怎么比過去嬌氣了好多。
噩夢也因此給6歲娃帶來很大的困擾。
最大的問題是他與媽媽的關系也游走于兩極之間。他既深深地依賴媽媽,又同時嘗試要自己站起來,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賴任何人。因為沒有足夠的安全感,他在感情上有極大的需求,非常需要媽媽不斷保證愛他,卻又一不如意就拿媽媽做出氣筒,專門和媽媽作對。
其實,他越是得不到贊美的時候,越有被稱贊的欲望,受挫感就越強。
6歲娃很愿意在老師面前做個好學生,自覺以老師的話為圣旨,甚至老師越嚴格他越有安全感。哪怕一天的課下來他身心疲憊,也很少對老師有所發(fā)泄。他會回家去好好“整整”他的媽媽。
因為心理沖突,孩子的健康狀況也會走入低谷。他很可能抱怨胳膊疼、腿疼、肚子痛、脖子酸什么的。而且他的黏膜組織在這個階段很容易感染,鼻子、耳朵、眼睛、喉嚨,甚至女孩子的私處都比其他年齡更容易出現(xiàn)發(fā)炎癥狀。他也很容易感到疲倦。還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顯得笨手笨腳的,時常跌倒、碰傷;而且孩子對這些傷痛也似乎特別敏感,拔下手指尖上的一個小刺都會疼得孩子哇哇叫,簡直就像是特別嬌氣似的。因此,6歲娃的家里最好備上常用的消炎止痛油膏,父母對孩子的健康狀況要多關注些,多呵護些。還有,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情緒緊張(咬指甲之類),我們最好能想辦法再降低對孩子的要求,以緩解孩子的情緒。至于餐桌上不像樣、衣服隨地亂扔之類的事情,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算了,多些寬容吧。
6歲娃,對“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的分別還不是很清楚,因此順手拿走別人的、他喜歡的東西,是慣常現(xiàn)象!
還有,孩子并不總說真話。比如,他會一口否認是他打碎了你心愛的花瓶,哪怕花瓶的碎片還躺在他的腳邊。這時,如果你問他,“花瓶放得那么高,你是怎么夠得著的?”他又會詳細介紹他如何搬椅子的本事。
了解了孩子各個年齡階段的特征和表現(xiàn),希望爸媽們對孩子多點耐心,成長就是這樣,一路磕磕碰碰,伴隨著歡笑和淚水,而愛和包容就是他們成長道路上最好的養(yǎng)料。
?
?
?
?
?
?以下是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紀孩子(6-18歲)的認知心理特征及父母溝通重點。
小學階段
小學生處于具體運算階段(6-12歲),他們直觀、具體、形象的邏輯思維能力慢慢增強,但抽象能力仍較為有限。
小學一年級
認知特征:開始逐步形成直觀、具體、形象的邏輯思維能力。
心理特征:孩子對小學生活既感到新鮮,又不習慣,一時可能難以適應。好奇、好動、喜歡模仿,很難做到專心聽講,特別信任、依賴老師。
溝通重點:此階段,以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生活,培養(yǎng)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為主,引導孩子怎樣愉快地學習。和孩子談談他在學校感到不習慣的地方,針對性引導他做出相應的轉變,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小學二年級
認知特征:直觀、具體、形象的邏輯思維能力進一步提高。
心理特征:此階段是小學生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沖動,自控力不強。
溝通重點:此階段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從可塑性強轉向逐漸定型的重要過渡階段,逐步適應了小學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為習慣,家長要對其不良形為進行及時糾正,培養(yǎng)學習興趣。要多鼓勵肯定孩子,隨時注意孩子心態(tài)的變化,學習上還是要注重習慣的培養(yǎng)和基礎知識的把握。
小學三年級
認知特征:孩子普遍會出現(xiàn)馬虎大意,做作業(yè)磨蹭等不良習慣,需高度重視及耐心糾正。
心理特征:此階段是孩子情感發(fā)生變化的轉折時期,從情感外露、淺顯、不自覺向內控、深刻、自覺發(fā)展。但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中,情緒控制能力有限。
溝通重點:伴隨人際交往范圍擴大,認識能力的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種困撓也隨之增加,他們可能會產生越來越強烈的無能感,進而不安。家長需要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導,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樹立自信心。
小學四年級
認知特征:9-11歲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關鍵期,大腦發(fā)育正好處在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處于從小學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是培養(yǎng)學習能力的最佳時期。
心理特征: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正在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但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家長如果不注重引導,這些小的困難很可能引發(fā)孩子的不安,從而干擾他的學習。但如果有正確的引導,這種不安可以轉化成對自然和社會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幫助他們在學習的旅途中將會實現(xiàn)一次具有人生意義的深刻轉折。
溝通重點:此階段孩子的學習知識點已經增多加深,孩子開始出現(xiàn)小學階段第一分化,需及時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樹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課時注意力的問題,書寫習慣,培養(yǎng)孩子演算、檢查的習慣。
小學五年級
認知特征:孩子更頻繁地接觸自然和社會,有能力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但仍缺少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
心理特征:競爭意識增強,不甘落后。更關注學習成績,對于學習優(yōu)秀的同學開始產生敬佩之情。獨立能力增強,喜歡自發(fā)組成小團體。不輕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強。
溝通重點:鼓勵做事情的堅持性,幫助孩子建立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促進自我意識發(fā)展。孩子已經開始進入小升初的儲備期,家長要開始關注小升初信息。這個階段,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接觸自然和社會的機會。接觸自然、社會對培養(yǎng)他的學習興趣,保持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增強實踐能力,迎接更復雜的挑戰(zhàn)有積極的作用。
小學六年級
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過渡的階段。
認知特征:孩子的記憶力增強、注意力容易集中,特別是由于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加強了,自我意識、評價和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發(fā)展。
心理特征:孩子初步形成了個人的性格和人生觀。但意志力仍不夠堅定,分析問題的能力還在發(fā)展中,所以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灰心,情緒容易不穩(wěn)定。他的自主意識逐漸強烈,喜歡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時還對師長的正當干涉感到反抗抵制。
溝通重點:此階段需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關注學習的同時,還需有個健康的心理發(fā)展。 逐步為進入初中做準備,對心儀學校的考試范圍和特點多做了解。
中學階段
中學生進入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他們可以進行抽象思維、處理假設性問題和思考可能性。
同時,中學生處于同一性對同一性混亂階段(6歲到青春期),他們在努力發(fā)現(xiàn)、確認自我感(例如我是誰),在真正發(fā)現(xiàn)自我之前,體驗角色的混亂。
初中一年級
進入少年期,身體形態(tài)發(fā)生顯著變化,身體機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應地產生變化,但童年和少年兩個階段之間是逐漸過渡的。
認知特征:孩子剛進入初一,理性思維的發(fā)展還有限,身體發(fā)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著小學生的特點。很多學生還以小學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對待初中的學習,有些孩子會出現(xiàn)上課跟不上老師進度,明顯感到學習任務加重,學習有些力不從心。
心理特征:新鮮感和緊張感共存,新環(huán)境新老師新同學新學科感到新鮮。但不久后,由于學科增多,復雜性增強,課時延長,考試增多,教法和學法與小學不同,使其感到緊張。
向上性與盲目性共存,自我意識開始發(fā)展,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也開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在學習和紀律方面會認真努力,力爭給老師和同學留下好印象;但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處于萌芽階段,容易受外界影響,順利時盲目自滿,遇挫折時盲目自卑,泄氣,有從眾心理。
獨立性與依賴性共存,不愿讓大人管,但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具體困難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溝通重點:
關注適應性——從小學生轉變?yōu)橹袑W生,對周圍的環(huán)境、教學的方法、生活的節(jié)奏都需要適應,適應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初一甚至整個初中階段的成績,所以初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盡快適應新的生活。
新的習慣養(yǎng)成——初一是打基礎的年級,不僅要打好知識的基礎,更要進一步打好學習習慣的基礎,重視“養(yǎng)成教育”,就是讓孩子盡快養(yǎng)成端正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習慣,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方法,成功的養(yǎng)成教育史學生咋初中階段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重要保證!
重視基礎知識——課程的難度是漸進的,所以通常剛開始的時候,學生都會覺得比較簡單,初一不要追求“難度”和“進度”,要重視基本概念的學習、剖析和應用,只有基礎牢固,才有可能在整個中學階段學得輕松而有成效。
初中二年級
心理特征:此階段絕大多數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男生女生身體都發(fā)生了許多引人注目的變化。但由于家長和社會對性知識教育采取的封閉甚至恥于談論的態(tài)度,很容易導致孩子產生青春期煩惱。
這個年紀的孩子獨立性有較大的發(fā)展,自尊心增強。表面上好像什么都不在乎,實際上從眾心理很重,既想標新立異又擔心脫離集體。于是有的孩子出現(xiàn)了緊張﹑焦慮﹑自卑等不健康心理,進而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對抗情緒﹑逃避﹑說謊﹑破壞﹑暴力等青春期叛逆行為。
溝通重點:青春期性成熟帶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進青少年性意識的發(fā)展,怎樣去認識愛情﹑處理對異性的好感需要正確的引導。但孩子進入青春期后,逆反心增強,和父母交流逐漸變少,不喜歡一味地說教。這段時間,家長一定要降低“姿態(tài)”,多和孩子進行平等性的溝通,隨時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的苗頭,及時展開心理疏導,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心理軌道上發(fā)展。
不僅初二,連同高二也是一樣,都處于學習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學科內容加大加深,孩子此階段學習上會出現(xiàn)一個明顯的分層,需引起高度重視并提前做準備。鼓勵孩子提前預習,提前建立中考的概念,做好迎接挑戰(zhàn)的準備。
初中三年級
認知特征:觀察力接近成人水平,意義識記占主導地位,思維活動已有抽象、概括的水平。學習興趣基本穩(wěn)定,學習成績亦開始相對穩(wěn)定。
心理特征:獨立性進一步獲得發(fā)展,學習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喜歡同老師平等地討論問題,喜歡自己自由獨立地組織、開展一些活動。初三學生的“成人感”更加明顯,自尊心大大增強,他們比初一、初二的學生更渴望教師和家長的尊重與理解。
溝通重點:需充分利用此階段特點,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獨立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同時為中考做準備,與孩子一起了解當下學習情況和狀態(tài),設定目標,協(xié)商方法。孩子需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突破,不放棄、不懈怠,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
高中一年級
認知特征:身體迅速發(fā)育,自我意識明顯增強,獨立思考和處理事物能力顯著發(fā)展。
心理特征:高中生正處在心理上脫離父母的心理斷乳期,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xiàn)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而他們的感情變得內隱,即內心世界活躍,但情感的外部表現(xiàn)卻并不明顯。這些特點常阻礙著父母與子女的相互了解。
溝通重點:高中的學習深度和難度較初中上升到新的臺階,跨度很大,很多學生都是上課能聽懂,課后作業(yè)也認真完成了,結果成績不理想。其實癥結在于學生的知識牽引能力差,綜合學習能力急需要提高。家長不能盲目相信孩子自己就可以解決問題,因為高中的各科學習都是知識的延伸,并且有很強的關聯(lián)性,一個知識點或是知識模塊出現(xiàn)問題會導致這個科目的學習遇到瓶頸,應該趁發(fā)現(xiàn)問題時,盡快與孩子一起對問題進行整理和有效解決。
高中二年
認知特征:高一一年下來,學生在知識掌握程度方面明顯地分出層次,即所謂優(yōu)生和差生。
心理特點:學習上的兩極分化導致不同心理狀態(tài)。對優(yōu)生來說,他們的積極心理得到一步步發(fā)展,如興趣上升為樂趣,好奇轉化為求知欲和探索欲。他們充滿自信,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并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而另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屢遭挫折,對學習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態(tài)已漸漸固化,出現(xiàn)興趣轉移,偏科等傾向。對中等水平的學生來說,學習熱情不高,學習目的僅希望在會考中獲得通過,處于一種淡漠的被動狀態(tài)。
歸因心理發(fā)生很大變化,學習的主動意識明顯增強。 到了高二,孩子對于學習成敗的歸因,更重視個體學習行為的影響即歸因的內化,而不是客觀條件即歸因的外化。對于學習成績的提高,他們更多地寄希望于改進自己的學習行為、學習情感、學習過程,如學習態(tài)度的端正、方法的改進、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時間利用率的提高、學習毅力的增強等,而不是客觀條件的改變,如學習環(huán)境的改善,老師的教學水平等。
對高考的期待與恐懼 。具體表現(xiàn)在上課和學習的時候容易走神和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學習、易受干擾、經?;孟雽淼?。他們感到很緊張,有的學生恨不得現(xiàn)在就高考,不用再這樣擔驚受怕,這種期待容易出現(xiàn)焦慮心理;但是,一想到要真正高考又感到莫名的恐懼,怕自己考不上好的、理想的大學,所以他們的潛意識有時寧愿在幻想中滿足。
溝通重點:引導和幫助孩子實現(xiàn)均衡發(fā)展。只要沒有嚴重偏科,即便誰各科都成績平平,在高考中也能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引導孩子向內化歸因轉化,促進他學習主動意識的進一步增強。幫助孩子正確認識高考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幫助他們認識到提前準備的重要性,以此減少恐懼和焦慮。
高中三年
心理特征:此階段孩子的社會意識已經接近成熟,并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社會現(xiàn)實問題有自己的獨立見解。隨著備考時間的減少,在思想壓力和心理上的波動都會比較突出,出現(xiàn)信心型、迷茫型、放棄型三種形式的分化。
信心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有明確的目標和遠大的理想,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基礎扎實,方法科學,學習能力強,各科平衡發(fā)展,歷次考試成績穩(wěn)定,對高考充滿信心。
迷茫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渴望考入理想大學,但由于基礎不扎實,學習方法不當,成績經常被動,從而導致思想不穩(wěn),當成績不進步或下降時,比較消極??荚囘M步時,又充滿斗志。自感考大學有難度,對前途感到迷茫。
放棄型的孩子,基礎太差,或者經過努力,但成績沒有進步,或者學科發(fā)展很不平衡,思想進入“考大學沒指望”的誤區(qū),以致成績越來越差,甚至最關鍵的時候自暴自棄。
溝通重點:通過與老師和孩子的溝通,了解孩子的當下情況。家長在調整自己心態(tài)的同事,多關注孩子心理狀態(tài),切勿因自己的焦慮影響到孩子。給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重視孩子的營養(yǎng)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