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一位粉絲的留言:
我練了兩年瑜伽了,但是最近這段時間,沒一點進步,想咨詢一下我怎么改變一下。
生活中,絕大多數問題和煩惱,其實都不是源于外界,而是源于我們對外界的認知。
日常生活中,能夠全面、客觀去認知外界的人,非常非常少。絕大多數人,都會在成長環境和思維慣性的影響下,產生消極、負面的認知障礙,導向焦慮、壓力和負面情緒。
這些,就是我們常見的思維陷阱。
生活中,以及瑜伽練習中,這兩個思維陷阱常常讓我們裹足不前。
01
自我否定
假如100人有去瑜伽的想法,能開始練習的只有30人,那70%的人都在告訴自己:
我太胖了,練不了;
我太僵硬了,做不了;
我年紀大了,不行了;
這個體式太難了,我不行;
……
自我否定和自我貶低,或許是所有思維陷阱中,最常見,也最具破壞力的一種。
為什么呢?因為自我貶低往往導向的是不自信,從而降低表現,進一步導致更強烈的不自信 —— 這會產生一個負面循環。
長此以往,會產生什么結果呢?
你會不斷地告訴自己「我不行」「我不合適」「我做得不好」—— 從而,慢慢的,你就真的裹足不前,實現了自我預言。
如何規避「自我否定」的陷阱呢?
你要提醒和強調自己的存在價值,回憶自己在生活中,瑜伽練習中,別人對自己的贊揚、肯定,回想自己的成就,哪怕很微小的成就。你可以用筆寫下來,這有助于你從低落的情緒中走出來。
然后,這只是一個開始。當你恢復情緒之后,不再猶豫,立即行動,做你想做的事情。
你會發現,絕大多數時候,生活都沒有你想的那么殘酷。
02
不確定思維
我每天都收到許多關于課程的咨詢,不少人最終沒有報名的理由是這樣的:
過完年,我可能要換工作了,離得比較遠,再等等吧。
我這段沒有時間,等下個月看看能不能調班再說吧。
最近得照顧孩子,等她上學了,不忙了再說吧。
……
我們總是對尚未發生的事情,懷著一種不確定、不可控的擔憂,擔憂它會一直惡化和變壞,并隨著時間推移日漸加重。
這就是不確定性思維,它往往導向的是我們的老朋友:焦慮。
有一段時間,我就深受這種思維的困擾。
那時是平臺轉型期,轉型的想法很多,但一切都是未知,甚至可能失敗,一切都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
那陣子,晚上經常失眠,白天容易困,工作狀態很糟糕,荒廢了相當一段時間。
后來是怎么擺脫呢?我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1)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么?
2)我能做些什么來防止它發生?
3)如果它發生了,我能怎么辦?
4)如果我失敗了,它對未來會有什么影響?
當你把這些問題想清楚了,一切就會好起來。
為什么?非常簡單,我們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不確定性」—— 我們知道事情可能會變壞,只是不敢去想可能會變得多壞。這才是導致焦慮的元兇。
但一旦直面這個結果,這種不確定性,也就不存在了。
無論你處在怎樣的思維陷阱中,都是當下最好的你自己,我們都是由最初的自我分裂——自我否定——自我斗爭,直到最后,自我和平,這就是我們整個人生。
明天我不知道會怎樣,踏踏實實的做好今天該做的事情,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