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是一副更加毒辣的毒藥:政府直接獨吞兩成房價
2013年03月02日 12:15來源:鳳凰網房產 作者:唐軍
新政并非真心實意地來抑制房價,而是變相地增加交易成本,其實是在幫助政府從中得利(稅)。
理論上商品流通環節的稅收,歷來是由買賣雙方共同承擔的,但實際在二手房買賣的過程中,最終的所有費用都是要弱勢的買方來承擔的。賣方只管收錢,一分錢都是不會出的。
現在二手房交易,買房一方要負擔房價總款項5%的營業稅(距上一次交易不足5年),1.5%或3%的契稅(以140平米為界),1%的轉讓所得稅,已經高達7.5%。除此之外,還要負擔登記費、手續費、印花稅等雜稅。往往還要承擔可能高達3%的中介費用,加起來超過總房價的10%。
如果進一步嚴格轉讓所得稅,按當下最常見的房價翻倍的漲幅計算,就需按20%的稅率去繳納房價總款項增值部分(50%)的所得稅,合計高達總房款的10%。
也就是說,前后合計,購房者需要直接增加兩成首付,全部奉獻給政府。
最終這一“新政”必然只會增加二手房的交易成本,加重買方的負擔和支出。政府是想以此試圖把二手房的交易量壓下來,壓一壓房價這脫韁的野馬。但是能奏效么?
單純的單向加稅,只會進一步加重本來就茍延殘喘的剛需買房人的負擔。中國的房價泡沫,最大的制造者是開發商、政府、持房者,新政針對的治理對象偏偏打了個反向攻擊,直逼剛需買房人。
筆者和輿論都普遍認為,這一新政絕非抑制房價的良藥,而是一劑有反作用的毒藥,反會推動房價和房租成本轉嫁給本來現在生活就很困難的弱勢群體,讓既得利益者坐擁漁利。
政府這么多年以來出臺的房屋價格調[最新消息 價格 戶型 點評]控政策,三番五次地新政換舊政,不變的只有單向加稅,越加越狠,最終都成功地讓房價芝麻開花節節高,一年更比一年高。
既然炒房者與地方政府都是房價泡沫的既得利益者,他們已經持有了大量的房屋,獲得了高額的樓價,地方政府獲得了巨額的土地出讓金。而這種空置與炒作行為是直接導致泡沫的原因,那么新政為什么不直接針對這一根本原因展開治理?
為什么不開征房屋空置稅,而是加重轉讓稅?為什么進一步傷害弱勢群體而毫不損及既得利益者?
答案也許很簡單,也許很復雜,但飽受高房價之苦的民眾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