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同學聚會,大家都不陌生,每個人都應該參加過,這樣的聚會本來應該是很美好的,為了追憶自己當年的青春,和老同學敘敘舊,可不知在什么時候就變了味道,成為一些人炫耀的場所。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同學聚會,在網友的描述里,只有攀比、炫耀和奉承。有多少人,在聚會前是滿心期待、心情雀躍地去參加;聚會結束,人走茶涼,只剩下滿滿的惆悵和失落,走在人群中,留下的都是孤獨的背影。
這也正是為什么很多人都不愿意參加同學聚會的原因,在聚會的飯桌上,總會不自覺的劃分為畫風完全不一樣的兩個區域,一邊是推杯換盞,侃侃而談,而另一邊則只是幾個同樣寡言少語的同學,縮在角落里,相顧無言,只能玩著各自的手機。
網上有位某高中的班長,在近日組織了一次同學聚會,說好AA制,后來拿過結賬單算了下,28人平均分攤90,結果卻有一些人不愿意了,竟然偷偷溜走,也不覺得丟人。
這位班長結賬后感慨:這是最后一次組織了,以后不會再聚會了。
我們來看網友們的評論:
“我們同學聚會的話男同學AA,女同學免單。當然了,人多的聚會我一般不去,每年都是幾個關系不錯的小范圍聚一下,沒有炫富更沒有誰瞧不起誰,就是在一起坐坐吃個飯聊聊天。平常有聯系的可以聚聚,沒有的不要強人所難,同學關系,比不了朋友和同事關系。”
“我是學生會會長,32個同學跟我關系都蠻好的。大型聚會也就那么一兩次,也是AA制,也有給墊錢的情況。現在也就偶爾合得來的小聚,一般的都是他們買東西來我家。我覺得吧,吃虧是福,都不吃虧聚不起來。”
“組織聚會的同學應該具有解決資金問題的能力,由有錢同學出錢和由大家高興地接受AA制都屬于這種能力,如果強行AA制搞得不少人不高興,說明他不具有這種能力,使人不高興的同學聚會還不如不搞。有過最奇葩的一次聚會經歷,當場付費組織者拒收,后來回家發微信喊轉錢,自此不再參加所謂同學會,當然玩得好的幾個同學常聚。”“參加了兩次,一次交了一千一次七百,這兩次都有同學交三千的,我們同學會都是分攤加捐款自愿的形式,主辦方先預算一下費用,一個人得交多少,原則上每人交那個數,但混得好一點的都會多交一點的,不會有什么攀比的,當然混得好一點的喝酒會多一點,被敬酒的多,而且這些人一般比較能喝,同學會同學會,相互之間聊聊天而已,不要想得太復雜。”
看完以上內容,你們同學聚會有什么經歷可以分享的嗎?請留言表達下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