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自媒體后臺我才發現,不知不覺我從開始寫自媒體已經有300多天了。去年底選擇加入自媒體大軍,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自己構思了一部小說,在粗略勾勒出大綱以后,我發現可能需要百萬字級別的篇幅才能把內容描寫得足夠豐滿。對于一個從沒有長篇創作經歷的人來說,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于是我想找個地方先練練筆,同時也是逼自己每天都堅持寫。最后我決定在自媒體平臺開始做起,目標就是寫滿一年,爭取寫足50萬字以上。抱著鍛煉的目標我注冊了賬號,開始了自媒體之旅。
文章比較長共6300字,我想到了什么就寫了什么,大概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我自己的經歷和總結,二是一些運營技巧。覺得有用的可以回復,我會解答一些問題,同行就互相關注吧!
我自己的后臺數據
(一)、完整的自媒體歷程和總結
流程:注冊賬號及身份驗證——新手賬號通過——新手轉正——正式運營——獲得原創標簽以及提升賬號星級(星級是個別平臺才有的)——獲取其他的一些權限如推廣商品等——每月根據平臺的時間提取收益到賬
1、關于注冊賬號
注冊賬號其實很簡單,有手機有電腦,直接在網上操作就好了。當初我對自媒體行業不太了解,選擇的是今日頭條這樣的大平臺。其實新人更適合小的平臺,越是大平臺競爭越是激烈,收益也越低。因為是個人注冊,我也沒有公司資料需要填寫,所以很快就搞好了。接著就是實名認證,身份證在身邊用手機操作也很容易。大概幾個小時后,我的賬號就開通了,這時我就可以進入今天頭條的后臺——頭條號開始操作。
這一年來其實頭條號這個后臺改版了好幾次,不過萬變不離其宗,進去仔細學一下應該就會了,公告也有教程可以去看看。最后創作者還要有一張銀行借記卡或者個人支付寶號,把銀行卡號登記在頭條號后臺里,銀行卡名字一定要和你注冊自媒體賬號的名字一致,不然你以后是拿不到錢的,切記切記!其他自媒體平臺也大多數是這樣操作的。
2、關于新手轉正
注冊好賬號,你的身份就是自媒體新手創作者了,接下來就是自媒體創作的第一個難關——新手轉正。轉正才能有收益這道關卡攔住了很多只是想試試的創作者,平臺也很雞賊,沒有設定一個準確的指標來衡量。如何轉正網上有很多教程,我看過覺得都不是很準確,我自己是花了大概十多天才轉正的。這里面的關鍵我覺得最主要就是持續更新,然后最好不要有抄襲或者被舉報投訴的問題。新手內容寫得不好很正常,閱讀量低也很正常,不要為了數據去作假,平臺的大數據分析能力比你想象的要強很多。
另外如果自己有寫得很好的文章或者比較專業化的文章,不建議在新手期發,看過很多人在新手期發積累了好多年的好作品,這樣的文章很可能轉正后有10萬閱讀爆文的潛力,在新手期發掉是得不償失的。當然平臺肯定是歡迎的,畢竟自媒體人越來越多,原創好作品卻越來越少,那些一天更好幾篇的作者出精品的概率就更低了。不過精品文章和推廣量以及閱讀數沒有關系,就像看過原版《投資學》的人,往往沒有看過《一本書教你學會炒股票》的人多是一個道理,專業化的文章尤其是這樣。新手轉正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更新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配3-5張圖即可,只有你不是完全亂寫,最多20天應該就能過關了。
我自己新手期閱讀數量和推廣數據可以看下圖,都是幾十一百多的閱讀,看起來很可憐,我當初就犯了錯,把幾篇好文章發了出去,最后也沒有提前轉正。
我的初期閱讀也很低,五天才破千
3、關于自媒體寫作范圍的選擇
自媒體現在都要求創作者固定在一個范圍內寫作,原先那樣可以什么都寫的情況已經不存在了,這也讓很多的雜學家很難受。在范圍選擇上,首選小眾范圍和有專業門檻的范圍。如果你是一個有專業背景的人,那么恭喜你,雖然你很難寫出爆文,但是閱讀數量會很穩定,同時一些征文活動還有平臺的文章獎勵,專業性的文章都更容易獲獎,獎金往往還不錯。
如果你不擅長專業化和小眾的內容,那么建議選擇以下三個范圍(按先后順序):熱點社會新聞、孕婦和幼兒相關、金融投資房產。
社會熱點最容易出爆文,如果抓得準,百萬閱讀也有可能。但是通常很難寫,一是網絡上公知和意見領袖太多觀眾喜歡隨大流,你很難提出什么新穎的觀點。二是寫的內容一過激就容易被封,我自己至少有十幾篇文章被下線過,還只是娛樂圈領域的。三是寫的人太多,無形中會分薄你的閱讀數,平臺也不愿推廣新人浪費流量。所以如果想做社會熱點自媒體,一定要快,一定要早,網絡基礎數據分析一定要會一點,事情剛有點苗頭你覺得會有熱度立刻開始寫,短時間內文章就要發出來了,等熱點成為熱搜引發大眾討論了,你再發文就沒戲了。
寫孕嬰和金融看似有門檻,其實只要會說套話,掌握一些基礎入門知識很好糊弄讀者,畢竟碎片化閱讀學習本就不靠譜。平時搜搜網上類似的文章,再加工的余地很廣泛。比如看到某個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遇冷,地塊流拍的新聞。你可以根據這個情況把這個城市的主要特色描繪一番,然后找幾個點往房產上湊,很快就能出一篇文了。
選好范圍后就是堅持去寫,任何事情都要有毅力,如果沒有至少三個月的時間準備,那么不要做自媒體。遇到卡文或者沒有題材可寫時,多上網看看其他的新聞,要學會舉一反三,例如娛樂新聞也可以帶入到社會新聞里,比如某明星偷漏稅,你可以把她的事情引申到現實里小公司也有這種現象,文章就激活了。
我的一篇十萬閱讀就是娛樂圈嫁接了社會熱點
4、關于自媒體收益
自媒體收益分兩大塊,一塊是閱讀的觀眾順便看了廣告,平臺給你分配的廣告收入。一塊是自己添加一些淘寶的商品鏈接,讀者買了商品你會有一些傭金。很多公司做自媒體就是來賣貨的,所以收益還不錯,個人這塊就很少了,畢竟讀者是來看你的內容的,不是來買東西的。也只有把讀者發展成為粉絲還必須是那種很熱情的粉絲,才有可能讓他選擇你的推薦產品。
現在自媒體廣告收益很低很低,特別是非明星、主播、網紅和名人的自媒體,我寫了快一年,頭條號的收入是多少,大家猜猜看?沒人能想到吧,一年不到100元,我至今都沒辦法提現。也就是說今日頭條我的300多文章,一篇就值3毛錢。一篇文字平均是1000字左右,比網文寫手都差遠了,他們新人作家低保千字還有8元錢呢。一篇10萬+的爆文往往也就十幾塊的收入,一般的作者一個月能出一篇爆文就很不錯了。同樣的對比下,一個網紅主播,還不是頂級的那種,隨便發張自拍也有幾十萬的閱讀,所以靠自媒體掙錢,你得先有名才行。
本月收益
多個平臺同時發文也是很多人的選擇,不過效果很一般,我自己在其他幾個平臺上也有發文,不過最好的結果也就是一個月幾百塊錢的收入,比起頭條肯定是要強,這也是我建議新手去小平臺的原因。不過想靠多發自媒體養活全家,那肯定是不夠的。
自媒體想要有收益就必須先出名,有名氣平臺自然會加大你的推廣權重,或者你就在自媒體上賣東西,但是這也同樣很考驗你選貨的眼光和利潤率。還有一種就是拿平臺的獎金和寫一些軟文類的廣告文,前面說過,專業性的文章很容易拿平臺征文活動的獎金,不過往往都是單篇拿,一次千把塊。那種每月都有的8000-10000的XX計劃,相當于工資的錢,新手基本是沒戲的,都被一些公司號和名人號壟斷了。
最后提示下,原創標簽和粉絲數量在自媒體的權重里還是很高的,如果你的粉絲很活躍,經常閱讀回復和你互動,那么作者的收益也會高一點。不過據我的觀察,不是名人很難有粉絲堅持互動的。這里也要提示大家不要去買粉絲和刷評論,對于一般的作者,得不償失,前面說了10萬+的爆文才十幾塊錢獎勵,你要把本錢掙回來都難啊。而原創也只是讓你目前的收益翻一倍而已,沒想象中幾倍那么多。
累計50多萬的閱讀中粉絲閱讀才500多
5、關于自媒體創作中用到的工具
我個人是寫圖文自媒體的,所以只聊聊這個方面的,我平常就是直接在頭條號的后臺直接寫文章,現在的界面已經很不錯了,寫點簡單的文字很合適。如果有專業化的需要可以用OFFICE的辦公軟件,寫好后復制過來,不過有時候會出錯,要自己核查一遍。圖片的來源一般都是各大搜索引擎和圖庫網站,看個人需要了,很多時候百度加谷歌香港就足夠了。圖片選擇分辨率至少是720P的圖,不然看起來太模糊了。因為是寫娛樂范圍的,我有時候也會去一些貼吧、八卦論壇找素材。
圖片的處理、修飾軟件我一般就用Photoshop,版本無所謂,幾個簡單的功能,圖片拼貼、去水印、調色,網上找找教程很多。如果沒有PS,去水印可以用的軟件叫 inpaint,一鍵去除,沒什么門檻,效果也不錯。圖片整合拼貼可以用PPT軟件。圖文里個人不建議加動圖和短視頻,打開文章速度會變慢,很影響閱讀,不是必須的話,靜態圖片最好。最后就是圖片的版權問題,一般官方的宣傳照片以及一些確定無版權的資源可以使用,帶個人LOGO和某些攝影師的作品最好不要用,網上有很多人通過版權掙錢的,所以寫自媒體不要踩這個坑。
有的創作者喜歡用圖表工具,對于專業性的文章,圖表作用還是很大的,一般的文章則不建議加圖表。圖表的截圖上傳后往往壓縮很大變得不清晰了,看起來很累。非用不可的話盡量用柱狀圖,不要用餅圖和直接的框架表格。
6、關于如何拿到原創標簽和一些自媒體號里面提升星級(等級)
很多創作者在新手期就堅持寫原創作品了,不過平臺給你的作品打上原創的標簽還必須經過考核,這就是自媒體的第二關了。有了原創標簽,你的作品每次發文會有一個保底的推廣數量,一般是你沒有拿到原創標簽時2-3倍。同時收益也會相應增加一些,一倍左右吧。很多活動是必須有原創標簽的自媒體才能參與的,所以原創在各個平臺都算很重要的。頭條號晉升原創條件的改版了很多,去年還要求有一定的粉絲數量,現在基本就是入駐大于30天,作品大于10篇,最近30天內沒有申請記錄。首次申請,一般不會通過,第二次申請就是30天以后了,這段時間內你必須持續有內容產出,還得有幾篇閱讀量不低的文章,否則第二次申請也很難通過。
有一些自媒體平臺會有創作者賬號星級的劃分,晉級條件一般也是兩點,持續地創作文章和保證一定的質量和閱讀數。到了五星級別的號,基本上也有和原創標簽類似的權益,推廣數量增加,有一定的保底推廣數,收益也會相應增加,但是沒有原創標簽的獲得者高。正常情況下2個月時間,會讓你的星級達到五星的水準,當然如果你經常有爆文,時間也會縮短。
大魚號的同名五星賬號,比較容易獲得
7、關于和粉絲互動,以及對一些評論的處理
寫自媒體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內容產生后,讀者中肯定有贊同你也有不同意的。其實寫文章最好就是能提出讓讀者們討論的問題,這樣比較容易產生回復。作為創作者切忌和讀者辯論是非,網上什么人都有,不是所有人都有正常的三觀,你說了半天道理,最后發現不如一開始就罵他反而更爽。對于好的評論給予回復是創作者的職責,對于辱罵和挑事的要堅決刪除。以前頭條號不能刪評論,所以對于那些不能看的評論,要堅決主動地罵回去。不然你的文章容易被帶節奏,也會讓評論區烏煙瘴氣。特別要關注一些擦邊政治、或者不該討論的回復內容,盡快刪除,不然很可能會讓你自己被封號,什么熊之類的隱喻也不要留下。
不建議所有的讀者評論都回復,也不要只挑打字多的評論回復,偶爾選一條回復即可,創作者回復評論的目的主要是控制評論區的節奏,真遇到心有靈犀的讀者,可以私聊加好友。
以上7點內容,就是我個人的一些自媒體經歷和總結,不一定準確但都是我真實感受,可能作為一個不成功的創作者談這些好像有點誤人子弟,不過就算是我給自己寫的總結吧。
微笑結尾
(二)自媒體的一些運營技巧
1、關于何時發文最容易被推廣
我曾經做過多次嘗試,發文時間和推廣數量并沒有很準確的對應關系,不過大的平臺,越是晚上發文越不容易被推廣,這里的晚上指的是21點到凌晨2點。每天有三個時間段是比較容易有高推廣數的,上午10點30,中午13點30,晚上19點。當然這些是根據我寫的文章類型是娛樂新聞的判斷,其他題材不一定適用,比如孕嬰題材就適合21點以后發,孩子睡覺了,很多家長有時間看手機了,離自己睡覺還有段時間,正好可以看看有什么好的內容。
如果創作者是多個平臺發文,第一個發的平臺和第二個平臺時間最好錯開至少一個半小時以上,第二個和第三個則3個小時以上,第三個與第四個平臺間隔最好五個小時以上。每天同一篇文章不發超過五個平臺,特別是沒有時效性的文章,哪怕隔兩天再發也可以。重復發文每個平臺都會有大數據對比的,光是改個標題是混不過去的。很多時候發多個平臺往往只有幾個能有推廣,平臺之間也有競爭,同一篇文章這個平臺是爆款,換個平臺就給你幾十閱讀很常見。當一個平臺連續三天以上都不給你月平均數的推廣數量時,你可以把這個平臺放一放,把其他給你更高推廣數的平臺往前提。但是這里面有一個重點不要忘記,每個創作者都必須有1-2個主平臺,就是無論什么情況發文都優先在這兩個平臺發。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以后被平臺所重視而做大。
2、自媒體到底一篇文章寫多少字比較好
日更新一篇以上的自媒體創作者,我建議寫到1000字左右就足夠了,如果日更五篇以上,500字一篇也夠了。要是喜歡寫長文的,三天寫一篇,那么2500-3500字最好,周更的8000字最合適。當然如果是科普類型的文章,越詳細越好,寫出過萬字也不稀奇,但是很少有讀者耐心看這么多,所以一個有門檻的文章,你不但要寫得專業,還不能無聊,最忌諱全是專業術語和大段英文。如果你是個名人,前面的當我沒說,名人寫什么都沒問題。
短小精悍類似微博的寫法最近也很流行,就是微頭條這樣的,你可以及時更新一些熱點的看法,這時候不用局限在你的寫作范圍里。比如你寫社會新聞的,看到娛樂方面的內容,你也可以點評一下看法。字數控制在100字以內,不要轉發大V的評論,這樣很容易讓讀者迷失焦點,直接打字出來。比如:看了馬云今天發表的預計在明年退休的計劃,我發現和他的距離突然近了一些,大家都覺得傳道授業解惑更有意義。配一張圖片發出去效果比轉發這條新聞,然后再評論效果要好。
3、自媒體該用什么樣的寫法?有固定套路或者模板嗎?
自媒體時代有幾個標志性的人物,他們每個人都創新地使用了一些寫作方法。以咪蒙為例,她就是先吹一個虛擬的完美女性形象,然后再描寫出一幫丑惡的男屌絲,通過對比來給女粉絲樹立,男人沒有好東西的觀念。她的文章特色就是偏激,主要她的受眾群體就是現實里不太出色的女性。被她催眠后自我暗示,不是我不好,是屌絲男太多,從而舒緩了自身的社會焦慮。
咪蒙的微博
另一個代表是老道消息,他的寫作結合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八卦內容,摻雜一些領導人的著作或過去精英人士的語錄來顯示自身的超然和看破。這種文章開頭就是在19XX年,XX沒有想到,他的一個無心之舉,居然改變了整個XXXXXX。或者是今年X月份,XX事情在哪里發生了,劇集了一批什么什么人,與此同時另外一批人,怎么怎么樣。這類文章的讀者也大多是經濟條件尚可,但又做不到財務自由的上班族和小老板。
老道消息
舉這兩個例子是說明,創作自媒體一定要找到你想要的讀者群體,哪怕他們是少數另類的,一定不能想著全都要。自媒體的文筆越土越好,不要搞那種夾雜著晦澀的詞匯然后再做解釋的工作,能用吃飯喝酒就別寫用膳飲宴。專業性的文章也一定要用直白的話來說,別覺得奇怪,很多用過蘋果產品的人分不清楚什么是IMac、IOS、Mac OS和iTunes。
還有不要看不起編故事的創作者,可以說頭部的創作者,靠編故事獲得成功的大有人在,誰會去深究30年前,XX是否吃過一碗XX面或者某人的成功是猜測到了大佬的一時的心思。會編故事同時又能把故事和素材結合起來,這是一種能力,如果新人你也有,那么不用不好意思。
寫到這里,基本上就該收尾了,300天的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經歷過了我才有發言權。也許早幾年投身在這里,會容易掙大錢,不過錯過就是錯過了,任何時候市場上都有機會,看自身如何把握了。有人錯過了淘寶,沒有錯過微信,有人錯過了小米卻沒錯過拼多多。如果想加入自媒體的行列,來吧,做上三個月,你會有清晰的認知,有時候我們等的不就是那種可能一飛沖天的運氣嗎?邁開腳步總比原地踏步機會大吧。
感謝能認真讀完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