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是孩子智力形成時期
雖然孩子的智力在遺傳方面有一定的關系,但更多的是由孩子的生活環境所決定,而最大的因素是父母如何養育孩子。孩子的智力在六歲時就已經定下了,孩子聰明是否,關鍵是父母在孩子六歲前能否養育好。在我們的學習班里,幾乎所有聰明的孩子都是很愛與人玩的小朋友,幾乎所有智力差的孩子都是從小愛整天在家看電視的小朋友。智力超常孩子的父母要做到以下:
1. 營養均衡:簡單地說就是在飲食方面葷素搭配合理,食物要多樣化。
2. 睡眠充足:缺乏睡眠對孩子的成長和智力都非常不利。
3. 適量的運動:運動能夠促進人體血液循環,能夠為大腦發育提供更多的營養,有利于大腦的發育。
4. 讓孩子快樂成長:快樂會使孩子更健康,更能發揮潛力,智力會更高。
5.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講衛生的習慣,不吃垃圾食品,多喝水,愛吃水果。
6. 讓孩子多接觸外界:培養孩子的接受能力,增強他們的語言交流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打基礎。
7. 引導孩子學會思考:讓孩子在平時多動腦筋,做事情要勤于動腦子。
8. 少看電視和手機:不要老是讓孩子在家看電視,不要讓孩子沉迷于玩電子游戲。
5—8歲是孩子學習能力形成時期
孩子智力、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是在8歲之前就形成了,這是孩子學習能力的三個最重要方面,這三方面的情況將影響孩子一輩子的學習和工作。智力以上已經講過,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得靠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和培養。
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離不開家長的教育。家長可以從小就讓孩子看他們感興趣的書籍,給他們講書籍中的故事,培養他們對語文的興趣。家長還可以在日常中用做游戲的方式教孩子算數,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
孩子的學習習慣主要是在幼兒園、小學一、小學二年級時形成的,在這個時期內,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及時發現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各種不良習慣,并讓他及時給予改正。比如上課不認真聽課,做作業不專心不認真等。
5—12歲是孩子人生觀和思想道德形成時期
孩子的人生觀和思想道德關乎孩子的品質好壞,12歲是孩子人生觀和思想定形時期。
孩子在0-8歲處于“權威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孩子對家長或老師的話都當作權威,他們都認為是對的,這個時期孩子很容易接受大人的思想,所以這是家長在人生觀和道德方面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
孩子在8-12歲處于“可逆期”,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期內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主張,但如果他們的思想有錯誤時,家長還是可以給他改正過來的。
孩子超過12歲后進入到了“定形期”,家長再想去改變他的性格或思想就非常困難了。
家長在關心孩子的學習時,往往忽略了對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主要還是靠家長的教育和引導,從小就要教孩子做好人、做好事、做勤勞的人。在教育道德方面,家長應該采用贊揚、批評和懲罰的方法,而多用贊揚方法教育孩子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