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派》最新一期請到了李玫瑾教授,談起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教育,非常值得父母借鑒。現在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都煞費苦心,但教育孩子是任重而道遠的,是陪伴孩子的時時刻刻都會發生的事情,絕不是三分鐘熱血就能培養出來一個德智體美樣樣精通的乖孩子。李玫瑾老師的這段話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所以父母啟蒙教育的非常重要,一個高素養且心態陽光積極的孩子往往有著具備同等品質的父母。
小孩子呱呱墜地時并不會說話,1歲左右牙牙學語,3歲左右說話不是問題,開始聽到什么說什么,身邊一切的聲音都是他練習說話的模板。寶寶沒有辨別能力,不知道什么話該學,什么話不該學。這個時候,父母就要認真把好關口,不能松懈。很多孩子就是這個時候學會了罵人,滿口污言穢語,但偏偏家長在這個時候就沒有好好反思和教導反而當成一種反差萌和樂呵聽了。這時候孩子意識已經形成認為這些話不是壞習慣,反而說出來會讓人開心,就大肆吐臟話,讓其他人覺得反感,但父母卻不以為然。等到孩子漸漸長大,把臟話當成口頭禪,就追悔莫及了。朋友圈里有個家長經常曬吃喝玩樂,各種逛街、買東西,但他家有些了解的都知道,他家只是一個普通家庭。
現在孩子才10歲,對穿著打扮特別在意,必須是大牌,不然不要,家長還覺得有個性,從來不管制,而且性格也偏冷漠,覺得自己很高貴,看不起同小區里的孩子。
誰看了都說:“跟媽一個樣子,嬌貴的很!”幾歲的孩子能意識到什么是名牌嗎?能知道衣服的價格檔次嗎?
這個年紀的孩子大多穿著覺得舒服好看就可以,怎么就非要穿名牌,如果不是特意傳輸,才10歲的孩子怎么會變成這樣呢?所以家長傳輸給孩子的觀念非常影響孩子的認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