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怕生,不自信?李玫瑾教授:孩子膽小怕事,就是缺練!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發現,12歲以下的孩子都很容易恐懼。
孩子會有5種原始的恐懼心理:
第1種、害怕自己被拋棄
在童話故事里,可能會有媽媽死去,繼母虐待孩子,孩子因此會害怕,突然失去媽媽。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是離不開媽媽的,只要不是正對著媽媽的面孔,就會心里不安。
如果父母經常說: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更是對孩子造成一種心理恐懼。
第2種、害怕黑暗
很多孩子會害怕晚上睡覺的時候會有幽靈或者鬼魂,對黑暗會有一種天然的畏懼感。
第3種、害怕父母吵架
父母吵架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傷害,不僅是吵架。當時父母雙方的“惡劣”畫面,讓孩子很害怕,你會讓他們擔心自己被拋棄。
第4種、對死亡的恐懼
當身邊有長輩或者是自己養的寵物死去時,孩子就會擔心,自己會不會也這樣。
第5種、害怕打雷噪音等各種巨大聲響
例如突如其來的雷電聲或者噪音,會使孩子變得很煩躁,并且可能會“嚇病”。
恐懼心理在人類進化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情緒,對人類的發展也有很重要的意義。
因為恐懼能使人類產生自保的行為,在遠古時代,恐懼是人類轉身跑掉保全自己。
這些恐懼是天然的,但孩子膽小怕事就是后天習得的,想要孩子不會那么膽小怕事,怕生,不自信,李玫瑾教授建議:
李玫瑾教授說:我主張孩子4歲左右,就要開始體育項目。凡是厲害的,都是有肌肉的,渾身都是松肉的,這些孩子咋教育勇敢,都沒用。
孩子只有自身強大,才會不害怕面對外界高大的東西對他的威壓。
針對孩子的恐懼心理,可以與孩子做一些游戲,給孩子正面的鼓勵,比如孩子怕黑,我們可以和他一起玩影子的游戲。
記得小時候家里總停電,只能點蠟燭,我們很怕黑,媽媽就和我們玩手影的游戲,比出一個小狗,小貓,飛翔的小鳥等,孩子們很開心,也不怕黑了。
孩子們對某一種事物恐懼,一定是他過往的經歷導致的。可能是大人經常談的一些事情,也可能是別人無意中的一句話,或者大人平時的言行導致的。但是孩子又很小,并不能準確說出自己的想法。
父母就可以讓孩子畫出來,通過孩子畫線條是粗還是細,從哪里下筆開始畫,自己畫出來的力道是什么,都可以看得出孩子背后的情緒來。
這里推薦一本意大利的心理學家著作的《兒童恐懼心理學》,兩位作者都是意大利人,一位是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另一位是外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
一般市面上很少見通過涂鴉,來專門研究兒童恐懼心理的書,所以很值得研讀一下。
這本書:
★覺察孩子背后的34種恐懼心理
繪畫一直是屬于治愈性的行為,在針對孩子的情緒方面,很多心理學家都喜歡讓孩子來畫畫,來了解其背后的情緒變化。
兒子小時候每次覺得憤怒時,畫出來的畫總是很粗大,線條很尖銳。不過一般畫完之后,他就會慢慢開心起來。
★針對兒童最常見的34種恐懼情緒,找出解決方案。
最常見的孩子可能會怕黑,怕被拋棄,女孩子可能會怕毛毛蟲等,男孩子可能會怕理發,這本書對兒童常見34種恐懼心理進行解讀。
★可以作為輔助教學書:很多從事幼教的老師或者機構會通過這本書來輔助教學,媽媽們不妨自己買一本到到家里看,認真觀察孩子的從情緒到行為背后的原因。
讓你清楚了解孩子恐懼心理的背后原因,對癥下藥,培養出勇敢自信樂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