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早餐很多人都會說沒時間吃,但是早餐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會看到各種科普文章,這里汪護士就不在多說,最近日本的一項研究發現:早餐習慣和癡呆有關。
這項研究是發表在《日本健康社會服務人類科學雜志》,經歷6年參與者包括了525名65歲以上的老年人。
這項研究在對參與者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做了長時間的跟蹤調查后,研究人員意外發現,在調整性別和年齡后,不吃早餐的參與者,患老年癡呆的幾率是其他參與者的4倍。
而究其原因,在于人體攝入的營養不足,滿足不了大腦所需,繼而導致大腦過早衰老,出現功能退化。
另外還有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和每天有吃早餐習慣的人相比,每周吃早餐次數不足兩次的人群發生腦出血的風險增加了36%,也就是說不吃早餐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
除了開頭提到不吃早餐患老年癡呆的風險增加,還有哪些不好的習慣也會導致老年癡呆的風險增加,一起來看看。
缺乏鍛煉
缺乏鍛煉會增加癡呆的風險。有研究表明,老年癡呆與不愛運動、缺乏鍛煉有關。長期堅持體育鍛煉的人,患老年癡呆的風險比較低;而長期久坐不動、缺乏鍛煉的人,患老年癡呆的風險性就相對高。
鍛煉能夠起到降低認知水平下降發生的作用,所以老年人要適當地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比如做廣播體操、散步、打太極拳等,還應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多做一些益智的小游戲等。
吸煙和飲酒
吸煙和飲酒會增加癡呆的風險還會引發腦血管病。早前荷蘭就有一項研究發現,吸煙者與不吸煙者或曾吸煙者相比,更易患癡呆或阿爾茨海默病(AD)。
長期抽煙會加重動脈硬化,如果不加以控制動脈硬化會使血管狹窄及閉塞,引發腦血管病,腦血管病反復發作容易形成血管性的癡呆。 其次飲酒和癡呆也有一定關系,酒精對腦組織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酒精還會導致腦血管痙攣、低血糖、B族維生素缺乏等,對大腦具有綜合性的損害。
熬夜
熬夜會增加癡呆的風險。睡眠不足會增加大腦中一些蛋白質(如β-淀粉樣蛋白)的水平,當大腦中的蛋白質(如β-淀粉樣蛋白)水平持續增高,這些蛋白質就有可能會聚集成斑塊(plaques)。而這些斑塊會損傷附近的神經元,并引發一連串破壞性的大腦變化。然而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大腦中就布滿了這樣的斑塊。參考資料①
Randall Bateman教授說:“這項研究是在人類中最清楚的證明——睡眠崩解(sleep disruption)會通過β-淀粉樣蛋白機制,導致患阿爾茨海默癥風險增加。”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會增加癡呆的風險。過多攝入高飽和脂肪和高熱量的食物,都會增加患老年癡呆的風險。這些不良飲食習慣可直接誘導神經元損傷、促進淀粉樣蛋白沉積,同時還可促進高血 壓、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疾病的發生,從而直接或間接增加患老年癡呆的風險。
汪護士寫在最后
還記得早前大阪大學的磯博康教授稱說,“即使到中年以后,不吃早餐也很可能對人的健康產生不良印象,比如導致腦出血幾率增高等。因此非常建議大家早晨盡可能地吃一些東西。”參考資料①:Medical Xpress網:Lack of sleep boosts levels of Alzheimer's proteins,作者塔瑪拉·班達里,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
作者:汪護士,公眾號:汪護士健康科普(ID:nhushi)。您身邊懂醫的朋友,讓健康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