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生的風雨、順逆與苦樂,映射著不同的人生境界。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定風波》是蘇軾出獄被貶到黃州后的第三年寫的。
蘇軾用坎坷的人生詮釋著他對生命的認知.人生只是個過程,盡管這一過程在常人看來千差萬別,有榮辱貴賤之分,有愛恨苦樂之別,但在禪家眼里,卻等量齊觀,道通為一,且從結果看來,更是一模一樣:死亡,就是空性。“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是夢中”.人生如夢,人死即空。
他正是本著“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哲學,“一蓑煙雨任平生”地走完了坎坷旅程。他如果在政治上苦心鉆營、違心附和,以其才氣名望,高官厚祿是唾手可得的。命運讓他屢次被貶,六十二歲貶到海南,在“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冬無炭、書無紙墨、讀無卷冊”的困境中,但還能在天地間樂以忘憂:“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云風”,乃至在《獨覺》中再次歌詠道:“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有人面對人生的苦樂,苦則苦,樂則樂,苦則怨天尤人,痛不欲生;樂時得意忘形,怕死貪生。
有人則悲而不痛,愁能自解;哀而不傷,苦能求樂,如“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的情懷。
有人則不以苦為苦,也不以樂為樂,內既非我,外亦非物,內外雙遣,超然于苦樂。于逆境中如履坦途,于困境中能坦然處之,是禪者的境界。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蘇軾真乃千古一禪師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