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然而他回國后,得到的卻不是掌聲,卻遭到了網友們的謾罵,為此莫言做出回應:“夾緊尾巴做人!”
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雖然他成為了唯一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但卻因為寫作風格,遭受了人生中第一次巨大的辱罵。
有網友說,莫言的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因為迎合了西方人的口味,抹黑了中國人。也有大學教授說莫言拿文學獎沒有自豪感。
面對鋪天蓋地的批評和責罵,獲得獎杯的莫言終于回應道:“夾緊尾巴做人,是父親教會我做人的道理。不張揚,不大喊大叫,不要覺得有一點成績這個世界就容不下你。做一個謙虛的人總比做一個自大的人舒服。”
傲慢源于內心的淺薄,謙遜基于生活的厚度。境界越高,姿態越低。
因此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他在獲得諾貝爾獎的那一刻停止了寫作,離開了寫作生涯。
但八年后,莫言帶著新作《晚熟的人》重返讀者視野。這時,大家才發現,莫言沒變。他并沒有因為外界的批評而改變主意。他還在寫著和以前一樣的文字,他還在表達莫言想表達的東西。莫言就是這樣一個接地氣的“老實人”。
晚熟的人,一般單純天真,看起來傻傻的,但是傻傻的人有傻傻的福氣,有誰也搶不走的人間幸福。
如果你也是一樣,不要為自己永遠不懂而懊惱。有時候傻一點留一點也是好的。
同時,不著急的莫言也想做一個“晚熟的人”。“一個作家,一個藝術家,過早地成熟、定型,創作之路就會走到盡頭。
但是我們都希望自己的作品不斷變化,不斷超越自己,這是很難的。在這方面,我們希望自己成熟得晚一些,讓自己的藝術生命力和創造力更持久。”
莫言口中的“晚熟者”是“一個努力創新求變的人,一個不愿意過早自滿的人,一個嚴格要求自己,希望不斷超越舊我的人”。從他的新書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想“超越舊日的自己”。他把自己寫進了故事:一個叫“莫言”的人,回到家鄉后看到了荒誕和現實。
所以,看完這部作品,真的感觸良多。讀者會發現莫言真的很厲害,能把很多社會文化問題寫得深入淺出。
例如,其中一部《紅唇綠嘴》講述了一個農村婦女的故事,她雖然沒有受過多少文化教育,但口才很好。
在沒有互聯網的年代,她以所謂的“給村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提建議”來勒索政府,在合法與非法之間徘徊,謀取利益。
現在互聯網盛行的時代,她明碼標價,賣謠言。由此我想到了現在網絡上流行的黑娃們。
也許他們做的是同樣的“事業”,但我們中間很多善良的人卻盲目追隨自以為是的真理,在網絡上暴力攻擊無辜的人,值得我們深刻反思。也許你無意中成了劊子手。
可見莫言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晚熟的人》由12篇短篇小說組成,講述了不同的故事,這些故事互不相連,相互獨立。“莫言”把“莫言”寫進了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他的參與。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細節處理到位。就像故事發生在你我身上一樣真實,我不禁坐對了位置。
莫言說,“生命的本質就是孤獨地活著。”我很贊同。
別人再漂亮,也不能指望。無論多么不堪,生活還是要繼續。當沒有人幫助你的時候,你應該更加努力。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過客。
莫言把自己大半輩子的經歷和對人生的感悟寫進了《晚熟的人》一書。晚熟的人真的好!想了解莫言口中的晚熟,就趕緊閱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