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8個世界腎臟日,一則新聞登上熱搜:上海的陳先生今年61歲,30年前查出患有糖尿病,他認為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病,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直到有一天突然暈倒,就醫時發現腎臟已受損嚴重。
腎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后過濾血液中毒素,排出體內代謝廢物和多余水分,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不良的行為習慣可傷害腎臟,除了糖尿病,同時也有很多疾病累及腎臟,誘發腎臟相關疾病。
那么,還有哪些慢性病可牽連腎臟?
1. 高血壓
腎臟是高血壓的靶器官,高血壓和慢性腎病相輔相成。高血壓所造成的腎病損害主要表現在腎小管濃縮功能方面。高血壓腎病常見于老年高血壓、高血壓病程較長、用藥依從性較差者。
高血壓患者應嚴格按照醫囑服用降壓藥,首先普利類或沙坦類降壓藥,不僅僅降血壓,而且也能降低尿蛋白,延緩向腎衰竭發展進程。同時應調整好飲食結構,拒絕吸煙喝酒,保持規律作息,積極控制體重。對于慢性腎病患者來說,盡可能把收縮壓控制在120毫汞柱以下。
2. 痛 風
痛風是因為嘌呤代謝紊亂所引起的慢性病。持續性高尿酸,使得大量尿酸鹽結晶且在腎臟沉積,誘發慢性尿酸性腎病,早期表現為夜尿次數增多和泡沫尿;發展到晚期后會出現高血壓、貧血以及水腫等。隨著尿液中尿酸濃度升高,尿酸鹽結晶易在泌尿系統沉積,從而生成結石。
最怕的就是結石造成尿路梗阻,從而發展成急性腎衰竭。因此痛風患者應積極控制血尿酸,盡量把血尿酸控制在300微摩爾以下;對于腎功能不全患者來說,痛風急性發作時不能用秋水仙堿和非甾體類抗炎藥,不妨在醫生指導下選擇糖皮質激素;腎小球濾過率低于20毫升時,不能服用苯溴馬隆。
3. 糖尿病
大多數葡萄糖在腎臟中代謝,血糖持續升高就無法利用血糖,使得血糖隨著血液循環進入腎臟,增加腎臟負擔;持續性高血糖可造成腎小球高濾過和高灌注,導致腎小管缺氧和壞死,嚴重時可威脅生命。
糖尿病腎病根本無法逆轉,關鍵是做好預防,及早干預,以免發展成腎衰竭。采取優質蛋白質飲食,制定合適的控糖目標,選擇保護腎臟的降糖藥;重度腎功能不全者應注射胰島素降血糖。
由此可見,高血壓、痛風和糖尿病都可損害腎臟,所以應積極控制血壓、血糖和血尿酸。以上患者應定期去醫院做腎臟相關檢查,謹慎選擇會帶來腎毒性的藥物。同時應多留意自身癥狀,一旦出現排尿異常、水腫和全身乏力以及困倦等,還需及早就醫,以便于及早發現異常,及早科學規范治療,把對腎臟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
身體出現這些情況是腎臟在報警
1. 泡沫尿增多,尿色加深、發紅;
2. 夜尿次數增多,尿頻、尿急、尿痛等;
3. 眼瞼和下肢經常浮腫;
4. 血壓增高。
如果存在這些情況,建議通過尿常規等檢查進行系統排查。
小醫同學提醒:定期體檢,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很重要。
要多飲水,不要憋尿,注意規律作息、不熬夜,適量飲酒。在飲食上,高血壓患者食物中的食鹽每日最好限于3克以下;已經患有腎臟疾病的人群,要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特殊情況要遵醫囑,并選擇優質蛋白如牛奶、雞蛋、瘦肉等;適當多進食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C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