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青少年網癮形成的高發期,開學后易導致厭學、逃學等不良后果。那么,究竟什么癥狀表現才叫上網成癮?上網成癮究竟是不是病?如果是病,該怎么治?溫州有沒有戒網癮的地方?這些問題困惑著不少家長。
□本報記者張靜□本版攝影李立
診斷標準
你有網癮嗎?
通宵達旦地上網打游戲、聊天,除了“吃喝拉撒”,幾乎不出房門。這就是我市一初三畢業生小徐最近半個月的生活狀態?!耙婚_始我們覺得孩子剛考完很辛苦,應該放松一下,但是后來發現他每天至少有七、八個小時坐在電腦前,越來越不愛說話。”看到孩子沉溺于網絡,不知所措的小徐媽媽走進了市二醫心理咨詢室。
學生進入暑假后,我市各大醫院心理科咨詢有關青少年網癮的案例明顯增加。有關網癮咨詢案例中,半數以上對象是初、高中生。不少畢業生因為考試壓力消除,生活目標也隨之消失,靠長時間掛在網上打發時日。但許多前來就診的網絡成癮者開始的時候壓根就沒有覺得自己的病是來自于網絡。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迷戀網絡怎么就成精神病了?許多家長認為自己孩子的網癮并非是“癮”。
市民康醫院心身醫學科兒童組副組長江德國醫生對此解釋說,網癮很難作為一個單獨的疾病來診斷,只有當它影響到生活和工作時,才能將它看作精神問題,并加以治療。去年11月,我國首部《網絡成癮診斷標準》出爐,將網絡成癮正式納入精神疾病診斷范疇,引發許多爭議。目前醫學界使用的“網癮診斷標準”共8個條目,按照“是”、“否”回答,具體內容包括:
1.一心只想著上網;
2.需增加更多的上網時間以獲得滿足感;
3.多次努力控制、減少或停止上網,但不能成功;
4.在努力減少或停止上網時,感到煩躁不安、悶悶不樂、抑郁或易激惹;
5.上網的時間比計劃的要長;
6.因為上網,妨礙或喪失了重要的人際關系和工作,或失去受教育和就業的機會;
7.對家人、朋友、治療者或其他人說謊,隱瞞卷入上網的程度;
8.把上網作為逃避問題或緩解不良情緒的方法。
以上八條,前5條必須都滿足,并同時滿足后3條中的至少一條才能診斷為網絡過度使用。你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否符合這些診斷標準,如果符合,那就需要引起警惕。
江德國還分析,三類孩子最易染上“網癮”。第一種是學習失敗的孩子,不少學生在失去了為名次等學習的內在動力后開始迷戀網絡;第二種是人際關系不好的孩子,他們希望上網逃避現實;第三種是家庭不健全的孩子,這些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溫暖,很容易“躲”進網絡。
多數成癮者
性格改變
我國如今有數百萬的網癮青少年,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就高中生網絡成癮問題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我市高中生“網絡成癮”者占總數的8.9%,居全省首位。這無疑給我市中學生家長們一個非常醒目的警示。對此,溫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健康檢查科林鶯說,最近幾年,網癮患者的年齡范圍不斷擴大,多集中在11至25歲這個年齡段,正是學習、長身體、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高峰期和黃金期。把時間和精力消耗在網絡游戲上,得不償失。
在我的日常工作中,常常會遇到一些有著嚴重網癮的孩子,面對這些孩子對網絡的沉迷,學校和家長往往束手無策。近日,在鹿城精神病醫院,記者看到一位16歲的初中生小
吳,他長發披肩,佝僂著后背,臉色蒼白,說話口齒不清。兩年前迷上網絡,《夢幻西游》是占用他游戲時間最長的一款游戲,嚴重時因此輟學在家,6天沒出過一次門。他的媽媽以自身慘痛的經歷呼吁網絡游戲開發商減少游戲中的血腥、色情、暴力畫面:“我們白天忙了一天,半夜本該休息了,還得滿城去網吧找孩子。有半年的時間,我們幾乎沒睡過一個好覺,孩子走偏對家長是一場災難?!?/p>
目前大部分青少年的網絡依賴行為是屬于比較輕的網癮,及時引導治療可以順利擺脫這種癥狀,但若任其發展下去,極易發展成重度網癮,會出現人格障礙、個體心理生理受損,造成神經紊亂、免疫功能降低等疾病等。特別是暑假里很多青少年因上網而不按時吃飯,因熬夜上網白天沒精神,甚至因上網而犧牲晚上睡眠,甚至還有誘發腦中風和死亡的情況發生?!斑@些孩子性格明顯偏離或改變,有的甚至伴有程度不等的精神病癥狀?!甭钩菂^精神病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石華孟介紹,除了精神、身體上的損害外,網癮還容易使家庭和學業受到危害,導致性格內向、自卑、與家人對抗,部分患者還會導致社交恐懼癥。
幫助孩子戒除網癮
應注意三件事
注意一:土法治療易留下陰影
近日,衛生部叫停“網癮電擊療法”的消息,把已經備受爭議的山東一家醫院“網癮戒治中心”推到了風口浪尖,很快又傳出了楊永信電擊治療室牌子被撤掉的消息。一些有網癮傾向的學生在議論這種療法的同時,也說起自己的父母曾經使用的一些土方法讓自己戒除網癮,但收效往往甚微。
一名不愿透露名字的學生對記者說,她的同學因為太過迷戀網絡,父母實在恨鐵不成鋼,孩子碰一次電腦,他們就棍棒相加。孩子的父母還說,這叫厭惡療法,讓孩子把上網和挨打聯系起來,以后就會產生討厭上網的想法了。這可能算極端的,更多的方法是給電腦設置密碼,但孩子破解密碼的本事往往都很大;上鎖、關禁閉、沒收網線,不付網費,不給零用錢等也是家長們常用的控制網癮的方法,甚至有家長為了防止孩子去網吧而雇人接送孩子上學放學。
各種硬性治療網癮的方法到底是否有用?江德國醫生說,在網癮孩子太陽穴或手指接通電極,以電流刺激腦部的治療方式,這樣一種靠暴力的治療方式其給孩子帶來的副作用雖然目前還不可知,不過在孩子的心理上一定會留下陰影。如果家長私自使用厭惡療法等同樣不利于孩子成長。
注意二:網癮問題實質是心理問題
面對如今各式各樣對付網癮的辦法,到底有沒有一種辦法既可以不給孩子帶來任何傷害,又讓他們科學地戒除網癮呢?溫州哪些醫院能治網癮?孩子上網成癮,平時沒時間管,想趁著暑假幫他戒一戒。連日來,本報接到多位家長的咨詢。記者多方采訪獲悉,本地醫院尚沒有設立專門的治療中心,網癮都由精神心理科接診。
接受采訪的幾位醫生都特別強調,網癮不是個單純的醫療問題,它與心理、家庭、社會相關。石華孟主任醫師認為,網絡成癮多見于青少年,是在某個特定階段、特定環境的一種應激狀態,就像毒品成癮、煙癮,或者像青春期的孩子崇拜偶像一樣,這種“癡迷狀態”往往可以通過合理的心理疏導或者外界負面因素的消除而“醒悟”,也就是說,單純的網絡成癮可能存在自愈的傾向。
最近醫院接診的大部分網絡成癮只是患者的臨床癥狀之一,患者通常合并其他的基礎疾?。ㄈ缇窨萍膊』蚱渌鐣睦韱栴})。醫生通常先治基礎病,采用一些藥物或推拿按摩的治療方法來抵抗網癮的焦慮情緒,然后更多的是結合網癮誘因等,進行心理疏導、家庭教育,用一定的行為來矯正心理偏執。根據臨床經驗,一般治療時間為3個月左右,大部分患者可以通過治療擺脫網絡上癮。
注意三:家長要學會“彈性引導”
其實,網癮就如同得了胃病一樣,得病后當然有許多種治療手段來醫治,不過如果能提早預防,既可以免除發病時的痛苦,也可省去治病時的麻煩。何樂而不為?
“事實上網癮治療的對象更應該包括父母。在我接觸的絕大部分案例中,網癮的根源與錯誤的教育模式相關。”市二醫心理咨詢師王衛康建議家長,在幫孩子的“脫癮”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必須打破原來一味地打罵埋怨或者放縱溺愛的傳統做法;家長應該定期與孩子交流、創造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環境、滿足孩子正常的人際交往、游戲等方面的需求;同時家長們要更新觀念,提高對網絡時代的認識,并用適當方法去改變孩子,轉移孩子的興趣,幫助他們走出網絡成癮這個迷陣。
以下幾位醫生專長治療網癮
附一醫精神衛生科:
楊闖(每周二全天)
市三醫心理科:
黃國勝(每周一、二、四、五上午)周玲(每周一下午、每周三上午,周日全天)
林存成(每周二、四、五下午,周六全天)滕騰(每周一、二、三、日全天,周四上午)
市民康醫院心身醫學科兒童組:
江德國(每周四下午)
鹿城區精神病醫院精神科:
石華孟(每周一下午)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