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 三分治七分養
大部分肝病,都是“三分治,七分養”。在急性期或重型時,患者不得不多依靠醫護人員,而到了恢復階段和進入慢性病程時,就要靠患者自身和家屬的共同努力了。
脂肪肝的治療以減肥、戒酒和原發病治療等為基礎。酒精肝患者的主要保健原則是戒酒、避免疲勞,不要吃生冷油膩的食物,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慎用對肝有損傷的藥物。
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要有規律,勞逸結合,千萬不能勞累。有的家屬因為心疼患病的家人,不讓他干家務活,但任由患者在腦力上疲勞作戰,比方說長時間打游戲、玩電腦,這無疑加重了肝臟的負擔,是錯誤的。許多已達到臨床治愈標準的患者就是因為這類腦力活動的透支而復發的。對此,家屬朋友要特別警惕。另外要注意預防感染,以免誘發病情加重。肝炎患者多伴有消化道癥狀,輕則厭食、厭油、腹脹,重則惡心、嘔吐、腹瀉等。因此,應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證足夠的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的供給。
如果發展到了肝硬化,要注意休息,適度活動,以增強體質,并防止便秘。飲食上要吃清淡、易消化、含高蛋白、適量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低脂的食物,并以少食多餐為原則。做好皮膚護理,并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特別要重視心理護理,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病魔的勇氣。
很多人覺得,肝病需要“補”,其實不然。事實上,規律生活、合理飲食、適度運動、避免傷肝的危險因素就是最好的“補藥”。肝病患者可以在原有治療的基礎上,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中成藥來保護肝臟。如臨床上應用廣泛的葵花護肝片,它無任何毒副作用,既能降脂保肝,還對預防肝硬化有很好的效果。▲
(本版文章由本報特約記者童言整理撰寫)
調理慢性肝炎,中藥效果好
中醫藥治療肝炎有悠久的歷史。早在2000年以前,中醫四大經典之一《金匱要略》當中就有專篇討論黃疸病治療的內容,其中治療黃疸的方劑、方法以及藥物目前仍然在臨床上被廣泛使用。據統計,慢性乙肝病人大約80%正在接受或者曾經接受過中醫藥的治療。可以說,中醫藥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金匱要略》第一篇提出:“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意思是說,肝病往往傳到脾,不應該見肝病只治肝,應該同時治脾。事實上,肝炎病人往往有食欲不振等脾胃功能下降的表現。
目前,西醫在抗肝纖維化的治療上仍然處于基礎研究方面,而中醫藥在抗肝纖維化方面已在臨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療效,這也是中醫藥的一個特色和優勢。中醫中藥在抗肝纖維化方面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第一,能抑制肝星狀細胞的活化;第二,減少細胞外基質的分泌;第三,消除或者降解過多沉積的纖維結締組織。
另外,中醫藥在免疫調節方面也有它的優勢。免疫功能用中醫的話講就是人的“正氣”,它決定著感染以后病情的發展方向。
因此,目前臨床上對于慢性肝病的治療,常采用中西結合的方案,不但提高了綜合治療效果,特別是針對患者體征、肝細胞炎癥損傷、副作用和耐藥性方面效果顯著,可以明顯提高抗病毒治療的效果,可謂強強聯手、相輔相成。▲
慢性肝炎何時必須用藥
乙肝病毒攜帶者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持續6個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關癥狀與體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目前我國尚無針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具體規范化診療方案。乙肝病毒攜帶者是否需要治療,一定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如果肝功正常,乙肝病毒復制指標為陰性,B超檢查沒有明顯異常,肝穿檢查提示肝臟組織炎癥積分小于4分,暫時無需治療。如果檢查肝功能系列指標異常,轉氨酶升高,同時乙肝病毒復制指標為陽性,則需要進行保肝降酶和抗病毒治療。臨床常用的組合治療方案有“護肝片+拉米夫定”等。如果肝組織學檢查提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纖維化,可以加用一些抗肝纖維化的藥物。
護肝片是我國自主研發的肝病常用藥,上市已三十余年,是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品種,該藥是根據千古名方小柴胡湯和茵陳蒿湯的配伍機理,結合現代藥學研究及臨床驗證,并通過現代工藝精制而成的。其組方由柴胡、茵陳、板藍根、豬膽粉、綠豆和五味子6味藥物制成。“葵花護肝片的臨床循證醫學研究”結果表明,葵花護肝片(唯一榮獲“中國知名特產品牌”的肝藥)對脂肪肝、酒精肝、藥物性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療效確切,具有疏肝利膽、健脾消食和較好的保肝降酶作用,安全性高,且價格低廉。▲
多數藥物會傷肝
是藥三分毒。肝臟是解毒的器官,于是在與各種肝毒性藥物“抗爭”的過程中經常“很受傷”。對肝臟損傷較大的藥物主要有以下幾類:
抗結核藥物:異煙肼(雷米封)、利福平是抗結核治療的基本用藥,有可能造成急性肝細胞損傷。這兩種藥引起的藥物性肝炎的死亡率可達10%以上。
化療藥:大部分化療藥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殺滅了正常細胞。因此,化療藥會對人體器官造成損害,尤其以肝腎損害為甚。
降壓藥:治療高血壓的藥物中,有一些可導致肝損害。其中,最明顯的是甲基多巴和肼苯達嗪,普利類和一些β—受體阻滯劑也有肝損害副作用。
口服降糖藥:醋磺已脲、甲磺丁脲等磺脲類可引起肝細胞型損害,羅格列酮和曲格列酮對肝臟損害的危險性較大。對于糖尿病合并肝病的患者,口服降糖藥一定要慎重。
其他心腦血管用藥:抗凝藥(華法林、香豆素、肝素等)、抗血小板藥(塞氯匹定、氯吡格雷等)、溶栓藥(鏈激酶)、抗心律失常藥(奎尼丁、丙吡胺、地爾硫卓等)、調脂藥物(煙酸、貝特類藥物、他汀類)、部分心絞痛用藥等,都會傷肝。
解熱鎮痛藥:大多數非甾體類抗炎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都有一定的肝毒性。
此外,抗痛風藥物、抗癲癇藥物、甲亢用藥、精神疾病用藥、激素類藥物、減肥藥和大多數抗生素等均在一定程度上損傷肝細胞。
雖然中藥以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口碑甚佳,但有些藥材也存在一定的肝毒性。有人或許會擔心:西藥副作用多,中藥也似乎不可靠了,肝病患者可怎么辦呢?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因為醫生在治療肝病的時候,多會加用一些保肝療效好且無毒副作用的中成藥。以葵花護肝片為例,臨床上就常常用它來治療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藥物性肝病、慢性病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