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莫
01、卷首語
人生之路,如同一場漫長的旅行。在旅途中,有的人選擇結伴而行;有的人,選擇了獨行。
在現實生活里,弱者如螻蟻,喜歡抱團取暖,而強者如虎,天生喜歡獨行。
其實不合群,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人生來孤獨,選擇群體而居的人,仿佛“人多力量大”,似乎能讓內心擁有安全感,但是,在繁雜的人際關系中,漸漸地失去了自我追求。
周國平說:“許多人所謂的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棱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總是想著合群的人,常常為了融入不適合自己的圈子,而焦慮、痛苦。不但花費了太多時間和精力。
而內心強大的人,早已選擇了不合群。他們目標明確,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了自己的理想人生而努力,活得更真實。
02、不合群的人,往往更喜歡靠自己
不合群的人,活得更加獨立。無論遇到多大的事,不會在第一時間求助別人,而是會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不合群的人,早已學會了靠自己,學會了強大自己。
生活中,合群的人總是依附于他人,久而久之讓自己失去了上進的動力,待在自己劃分出來的舒適區中,不愿自我獨自前行。
合群的人,容易在別人的圈子中,而改變自己的目標。亦或者,遇到困難,對身邊的人產生依賴心理,自我成長力很慢。
不合群的人,往往更喜歡靠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不合群的人,一旦心中定下來目標,就會全力以赴。不但有敢拼的膽力,還有接受失敗的承受力,更有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的勇氣。
人生路上,不合群的人,早已靠自己,在這世間欣賞到了不一樣的風景,品到了更多成功的喜悅。
03、不合群的人,更知道自己要什么
不合群的人,早已學會了與自己和解,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在楊絳先生的時代里,對于女人做學問這件事,許多人并不認同,但是她并不在乎外界的看法。
楊絳先憑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清華大學,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
盡管,她的一生經歷了很多苦難,但是她并未輕易向生活妥協,并沒有選擇合群,而是在獨處的時光中,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里發光發熱。
人生在世,外界的聲音只不過是一種參考,不愿意聽那便不需要參考。
輕易合群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總想找一個圈子作為橋梁,實現人生的夢想。然而,合群,常常失去的是自我。
活一世,最大的價值,就是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不合群的人,清楚了自己人生的方向,便風雨兼程,一心向前。
人世間,忠于自我,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就是一種成功。
04、不合群的人,擁有強大的內心
不合群的人,擁有強大的內心。無論,這世間多大的風雨,他都不畏懼。
獨處的人,內心堅韌,強大,敢于應對生活中的瑣碎與層出不窮的考驗。而輕易合群的人,往往更喜歡“借助”別人的力量,來解決自己的事。
余秀華說:“我怨恨過生活的不公,但幸運的是,真正的喜悅都是來自靈魂深處,而不是外界。”
不合群的人,擁有強大的內心,所有的一切都自己扛,活得比常人更堅韌。
一個人的福氣,藏在“不合群”中。
生活中,那些不合群的人,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在風風雨雨的經歷中不斷磨練自己的意志,成為更好的自己。
內心強大的人,可以不用去迎合他人,慢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會活得更輕松與幸福。
05、總結
人到中年,不合群的人,更有福氣。
人生在世,不合群是常態。人到中年,遠離消耗你的圈子,做個不合群的人,更有福氣。
正所謂三觀不同,不必相融。
擁有獨立的思維,根本不需要他人的認同,也無需因為他人不友好的言論而懷疑自我,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人到中年,人生已過半,唯有讓內心強大起來,后半生才能過得更幸福。
不合群的人往往能更好地成就自己,不是去迎合誰,而是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一個不合群的人,不懼怕孤獨,精神獨立,內心強大。
無用的社交是對生命的浪費,人生下半場,要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值得的人和事上,靠自己去做一個有福之人。
-END-
作者:夏莫,新銳情感導師,心理學學者,全網超10億人氣情感作家,幸福女人管理師,專注情感、兩性、婆媳答疑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