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的時候有人說35歲是一個危機,一旦中年失業,生活就危險了。但那時候除了在這個年齡段的人惶惶不安外,更多的人不以為意,反正距離危機年齡還長著呢。可是,今年19年也被熱議了新的危機年齡——30歲。
再過不久,第一批90后就到而立之年了,你還能否在這個年齡里保持有底氣溢價的個人價值呢?要知道,危機到來的時間遠比你荒唐度日的時間來得更快。
很多人都說,30歲是一個坎,劃分著兩個階層。一種是走上坡路的精英路線,還能在職場發光發熱;一種是走下坡路的頹然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在生活重擔下夾縫生存。混的好的,在人脈、資源、能力、運氣各方面都比較順利的話差不多都能做到公司中高層的位置,能瓜分一定的市場資源以及較常人來說比較好的生活環境;混的一般的也能做到基層管理或者核心人才,有一定的社會經驗;混的差的呢也能混個老資歷。可是,在一茬又一茬冒出來的職場新人中,你還能保持甚至超越現有的成績嗎?
時間不斷流逝,經濟市場對職場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管什么年齡,在社會職場中都只有兩種身份,要么管理,要么被管理。
現在的職場,你憑什么混下去?
01
好的價值原則和人脈
為未來背書
投機取巧的作為有時能贏但并不光彩也不長久,只有好的價值原則才能在職場中走的更遠更扎實。
展現好的價值原則,積攢好人品,會留給人良好印象。反之則可能失去人心。
18年的時候在一家技術型公司(涉及微信小程序的研發運營等)里做事時就深有體會。因為做的是行政崗位,和人事沒有具體劃分部門,就遇到了一位“背后有人” 的人事經理上司,初始印象挺好的其實,但抵不過日久見人心。在相處半年后,也知道了一些事情,比如她會建言老板裁掉和自己關系不好的的新老員工;把下屬的功勞攬到自己身上還背后說下屬的壞話等等。雖然大家心照不宣,但很大一部分的員工都對這位人事經理的印象愈發差了。
人品一旦敗壞,再多的人脈都會流失掉。所以,即使有人依靠也不要心安理得的去依靠,好的人品、好的做事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才是人生指引。
人脈是我們職場中必備的一種資源,強大的人脈網絡可以幫助你少走彎路,更快收獲。
不管哪個年齡,都有自己的人脈關系,只是存在質量差別。我們的發小、初高中大學同學、前同事領導、現同事領導以及他們的朋友之間發散的關系網都是我們可以梳理的人脈,把握好這些關系,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上可能就有一些意外收獲。
02
評估自身SWOT
不斷提高求變能力
“活到老,學到老。”并不是一句空話,有的人能做到。我們之前就看過這樣的新聞消息:83歲的學霸奶奶應聘阿里巴巴年薪40萬的崗位;49歲的宿管阿姨和兒子一起考上研究生……在為她們喝彩點贊的時候,你自己又是否有這樣的學習能力呢。
年齡不會限制能力的強弱,只要你正確認識自己,對未來有所規劃并渴望提升能力。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時。給自己一些時間去審視自己從事的職業和自身缺乏的技能,評估行業領域發展方向和自己的發展潛力;對比優劣勢分析,衡量各種機遇和威脅,從而能夠理性的客觀的尋找提升之道。
做一個全面的整體的自我分析,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和努力方向。問問自己,已有的技能和修養,當下能否勝任,未來能否精通。
求變能力的提高更多是讓自己能夠更快更平穩的適應社會環境,在經濟大趨勢下不隨波逐流,站穩腳跟。提高求變能力,就是提高個人價值,增強履職底氣,提升生活保障能力。
03
持續學習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你學過的每樣東西,都會在你一生中的某個時刻派上用場。”
打鐵還需自身硬,持續學習,準備充分,在任何一個時段都能自信前行。要想增加職場底氣,就要提高修養,多加涉獵各個領域的知識,去涉足不同行業的社交圈,織造高質量的人際關系網,挖掘自身資源,尋求機會合作。
有計劃性的提升學歷、能力和學習力,你的個人價值就不會貶值,也不會成為職場第一批次的淘汰者,能力是在職場活躍的不二表現。
相信努力的自己,相信不斷精進的自己,在現在的職場中、未來的機會中能夠繼續深耕與沉淀,用正確的價值原則,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持續學習的堅定信念,提高溢價能力,提升職場續航能力,未來不懼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