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為富人有一個相對固定的路徑:
第一步:獲得原始資本;
第二步: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然后投資;
第三步:盈利模式成功,持續獲得盈利。
仔細看看這世界上的富人,無論是通過投資資產,還是通過開廠辦企業,哪個人能少得了這三步?
這簡單的三步其實就將富人和窮人區隔開來了。在第一步的時候富人和窮人其實都沒有太大的差距。回想我們父輩奮斗的時代,也就是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國家哪個人不是無產階級?
在那個年代,大家都是靠著一雙手努力工作來獲得賴以生存的錢。富人和窮人的差異主要從第二步開始。在這一步,窮人向富人過渡有兩個難點:
有些人將錢存到銀行當做未來日常開支的錢,有些人則大膽地拿出來做投資。
普通的上班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干著同樣的工作,旱澇保收,想要賺大錢不可能,想要餓著也不現實。
在如此安逸的環境里,誰還愿意打破寧靜,讓自己好不容易攢下的錢投入到波濤洶涌的商海之中呢?也只有那些不安于現狀,有志于賺大錢的人甘愿冒著血本無歸的風險,將錢投入到自己看中的盈利模式中去。
擁有舍棄安逸的膽量是告別窮苦的第一步。
無論是愿投資還是敢投資,這和能投資是兩回事兒。能投資對于眼光要求比較高,因為投資者要先發現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這個盈利模式也許是東邊進貨西邊賣的貿易行業,亦或是對原材料進行不斷加工生產成商品賣給需要的人,當然也有可能是購置資產,通過資產增值來獲得收益。
如果沒有慧眼,空有膽量,那就是有勇無謀,成不了事兒。
有了膽量和慧眼,富裕階層就開始向你招手了,但是這離最終成為富人還差最后一步。這一步也許是一門之隔,也許是十萬八千里。
這一步除了本身的商業頭腦之外,與運氣也有脫不開的干系。我相信2020年的這只黑天鵝是沒有人能預料到的。很多人拋家舍業,拿出全部家當投資餐飲行業,正準備磨刀霍霍干出一番事業,可沒成想,出師不利,上去就遇到滅頂之災。
這最后一步就是盈利模式需要成功。不成功,可能傾家蕩產;成功,可能雞犬升天。
三步走完,你會發現,每一步都能淘汰掉絕大部分的人,哪一步不是九死一生呢?
不能成為富人才是大多數人的宿命,能從窮人脫胎換骨成為富人那才是小概率事件。這是不是說明窮人就要任命,不用繼續努力呢?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突破階層固然較難,但是時代也會賦予眾人多次機會。這些機會就像是天上隨機掉下的金幣,你能認出來,并撿起來,那就成了。
這些金幣是什么呢?就是一次又一次的信用擴張,也就是資金釋放。
普通人要賺錢,怎么做呢?辛苦勞動,靠工資賺錢。稍好一點的人還會再搞一個副業,讓收入多一點。富人要賺錢則是會通過錢來賺錢,富人的資產多,資產可以抵押給銀行獲得資金,富人靠資金使資產增值,最終使財富增長。
對于普通人來說,如果有資產或者錢來幫自己賺錢,那不就相當于多了一個勞動力嗎?
讓錢賺錢不難,放銀行就有利息,可如果我們想讓錢賺大錢,賺到可以超過主業收入的錢就有難度了。決定手中的錢能賺多少錢取決于兩個因子,一個是投資能力,一個是資金基數。
投資能力越強,收益率就越高,獲得的收益就越多。 資金數量越大,在同等收益率的情況下,獲得的收益也就越高。如果投資能力和資金數量均比較高,那就能實現財富的快速增長。
這樣一來問題就簡單了,想要從窮人變成富人,有兩種方式:
1、走傳統路徑,分三步走,先找到原始資本,然后投資可靠的盈利模式,最后靠盈利模式獲利而成功。
2、走錢生錢模式,提升投資能力和資金基數。二者得其一就能成功,如果二者兼而有之,那就能成為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