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哲思,用灼熱的觀點啟迪思想,用溫暖的文字撫慰心靈。
每晚九點三十分,帶你看清世界,認識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我們也時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見過世界和沒見過世界的人,是不一樣的。
那么,一個人怎樣才算見過世面?
見過世面的人,不會自覺高人一等
01
曾看過一個新聞,一個媽媽帶著孩子見世面的方式很特別。
經濟條件不錯的他們會帶著6歲的孩子去工廠里工作,讓孩子體驗上班的滋味。
他們也會帶著孩子去貧困山區住幾天,徒步爬山,看看山里的生活。
孩子的父母解釋:
讓孩子看到生活的另外一面,只是讓他知道某些東西的來之不易,更懂得慈悲和珍惜。
那大概正是因為他們見過世面之后,骨子里有了份難得的“同理心”。
見過世面,不是讓人更有談資,更高人一等。
正是因為看見了更真實的生活,知道了美好,也知道了不美好。
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妄自菲薄,但也不盲目自信。分得清世界,拎得清自我。
這份見世面,變成了溫柔,變成了自知,變成了不卑不亢。
見過世面的人,不盲從、不炫耀
02
聽過一個遺憾的故事:
一位游泳愛好者兩次橫渡英吉利海峽,第一次很順利,第二次卻以失敗告終。
因為第二次在離目的地不遠的時候起霧了,他看不見目的地,不禁慌了神,越游越沒譜,只能放棄。
如果他知道目的地就在不遠處,有大方向指引,肯定會堅持下去。
其實,很多事情也一樣,只有見過天地的人,才能心里有數。
當你經歷的事、遇見的人多了,也就越來越清晰自己想要什么、想過什么樣的生活。
在心理學上,一個人越缺什么,就越愛炫什么。
殊不知,人生路上,留下的會越來越少,剩下的也越來越重要,見的世面越多,欲望反而越少,面對誘惑越淡然。
見過世面的人,不會被眼前的刺激和短期的利益所迷惑,目光看得長遠。
通俗說,有的人擠在人群中瘋搶打折貨,而有的人只挑選最合適的那件;有的人抱怨今天實在太倒霉,而有的人依然談笑風生。
嘴巴是別人的,人生才是自己的。
你見過天地,見過眾生,便會開悟:不要奢望別人來理解你,亦不必人云亦云,做真實的自己,明白自己到底想過什么樣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見過世面的人,不輕易評價他人
03
不知從何時開始,很多人的認知變成非黑即白,以偏概全,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不能理解和尊重與自己不一樣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在他們看來:
創業,就一定不如找份安穩工作有面子;
不結婚,就一定是性格孤僻,傲氣,太挑剔;
掙不了大錢,就一定沒出息…
心理學上,常常出現一種錯覺,即人都容易以自己內心所想的為標準,以此來分析和判斷他人,自己潛意識里在想什么,就認為對方也是這么想的。
這就是所謂的“投射”現象。投射效應一旦產生,便容易以己度人,傷人總是猝不及防。
每件事都有它相應的原因,不要輕易推測,更別輕易評價。
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的三觀,顯示的是你的胸襟與智慧,也是見過世面的成熟與修養。
本期編輯 | 王思楠
資料 | 簡易心理學、哈叔的職場微課堂、凱叔講故事;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