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果孩子犯了錯誤,有的家長就會非常生氣,難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要么打罵孩子,要么拿孩子和其他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而家長的這種做法,其實也是會傷害到孩子的,時間久了,還會影響到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系,也可能會害了孩子。案例:璐璐是一個非常乖巧的女孩兒,從小就很聽話。但是璐璐的父母平時對她要求很高,所以,就算是璐璐很聽話,璐璐的父母也依然會經常批評女兒,而且還會當著外人的面經常訓斥女兒,讓璐璐非常難堪。
所以,從小到大,璐璐都一直有一個心愿,就是得到父母的認可,而這個心愿也一直沒能實現。
直到有天,璐璐媽媽再次當著朋友的面批評璐璐的時候,璐璐終于爆發了,忍不住對著媽媽大喊,兩個人大吵一架以后,璐璐就再也沒有回過家。
分析:其實像璐璐媽媽一樣的家長有不少,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不能夸,否則就會驕傲。所以,這些家長平時會經常打擊孩子,以為用“打擊式教育”可以刺激孩子,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
但其實經常打擊孩子并不一定會起到好的效果,孩子總是被打擊的話,就會徹底失去信心。父母是和孩子最親近的人,如果父母平時都總是不認可孩子的話,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時間越久,就越不自信。嚴重的話,孩子還可能會自暴自棄。
越“無能”的家長,越喜歡和孩子計較這些事:
1. 當著別人的面說孩子的隱私和不足有很多家長平時總是喜歡當著別人的面去講孩子的隱私,或者是說出孩子的一些不足之處。而這對于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很深的傷害,也會讓他們覺得非常下不來臺。這種做法是非常“無能”的一種體現,經常這樣做還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孩子長大后也很難有出息。
2. 經常打擊孩子還有些家長以打擊孩子為樂,總是喜歡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有的家長可能是覺得只有這樣做,孩子才能更上進。但家長經常這樣做,其實只會讓孩子迷失自我,讓孩子無法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自信、自暴自棄。
3. 總是要求孩子回報自己我們都說父母的愛是最偉大的,最不求回報的。但是有的家長卻經常會把讓孩子回報自己這件事放在嘴邊,要求孩子按照具體的錢數償還自己。
孩子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確實是孩子應該做的。可如果父母總是把這件事放在嘴邊,過分計較得失的話,感情就變了味道。
家長的這種做法也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重利益,長大后也很難有出息,更不會懂得孝順父母。
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1. 批評鼓勵都要有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些錯誤。所以,批評其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家長要掌握好度,不要一味地打擊孩子,而且也不要總是稱贊孩子,要批評和鼓勵兼顧,兩者都有,站在一個公正的角度去看問題。
2. 多關心孩子,少計較利益家長是和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最應該能讓孩子感受到溫暖的人。所以,在父母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關心就變得非常重要。作為家長,我們平時應該多多關心孩子,遇見事情以后也應該多理解孩子,而不是去過分計較這其中的利益。否則的話,親子關系就會變了味道。
你平時會和孩子計較這些嗎?你都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歡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言評論。
育兒小貼士:教育孩子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就算是家長也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我們可以理解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但是家長凡事也要掌握好度。像是拿孩子和別人作比較、還有經常打擊孩子、把回報掛在嘴邊這些做法,最后只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