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宏
近幾年來,經銷商“跑路”的新聞年年見諸報端,經銷商跑路不是一個新現象。而今年 9月發生在河北的石家莊祥和瑞興跑路事件,讓河北的汽車消費者警醒,這樣的事竟然與我們近在咫尺。
60多位江淮車主,購買同屬一個投資人經營的幾家江淮 4S店的新車后,沒有拿到合格證或發票,隨后該4S店的老板“跑路”,導致車主無法為已購的車輛上牌。
10月15日,在江淮乘用車河北分公司與河北部分媒體見面會上,記者就此事與江淮有關領導進行了交流。江淮汽車表示,接到客戶投訴后第一時間就成立了工作組進行調查處理。目前掌握的情況顯示,涉事經銷商的實際控制人在車輛銷售過程中違規操作,導致部分客戶成交后未獲得產品合格證,其中部分客戶未獲取機動車銷售發票,嚴重損害了客戶和相關方利益。江淮汽車正全力配合警方工作,并將每位受影響的客戶信息進行登記,力爭盡快解決客戶的車輛使用問題。
那么汽車合格證究竟有多重要?本該在車主手中的合格證到哪里去了?
解析:
4S店靠合格證申請貸款
所謂汽車合格證是機動車整車出廠的合格證明,是辦理機動車注冊登記、投保、注銷等手續時必須提交的法定證明文件之一。倘若沒有合格證,就不能辦理汽車牌照,也無法為車輛上部分保險。
事實上,合格證質押事件并不僅僅發生在江淮的經銷商身上。近年來,合格證被經銷商扣押的現象非常普遍,只是大部分消費者沒有太過在意或者也不知道這其中的隱患。有數據顯示,約有31%的經銷商會將新車合格證質押給銀行申請貸款,等新車售出資金回籠后,再把錢還給銀行,拿回合格證,發給購車者。
為何會普遍出現合格證被扣押的現象呢?其實這與經銷店資金周轉不靈關系緊密。一般來說,每家4S店都需通過“先付款后提車”的方式才能拿到廠家的車輛,所以幾乎所有的經銷商都會向銀行申請貸款,而銀行往往需要一些抵押作為憑證,于是,大部分4S店就會選擇用車輛合格證作為向銀行進行貸款的抵押物件。有經銷商表示,根據信用度的不同,經銷商將合格證抵押給銀行并經過擔保機構擔保后,可以拿到車價50%-100%的貸款額度,這對急需資金周轉的經銷商來說非常受用。“在汽車經銷商中,由于汽車主營業務的利潤越來越薄,許多經銷商像石家莊祥和瑞興老板黃乃望一樣搞多元化投資,譬如涉足鋼材、物業、建材、房地產、高端餐飲等領域。”一位經銷商負責人如此表示。
在央行持續加息,銀監會限制存貸比,使得銀行貸款規模極大萎縮,中小企業貸款難度增加的大背景下,原本就資金鏈緊繃的經銷商壓力就更大。為緩解資金缺口,在資金鏈出現問題的時候,經銷商就會為了得到貸款資金鋌而走險。由于經銷商本身沒多少固定資產,因此拿汽車合格證去做貸款抵押的做法也非常普遍。
專家:
“經銷商監管”對廠商提新要求
在類似的經銷商“跑路”事件中,表面上看損害了消費者個人的利益,事實上對其經營的汽車品牌造成了更加嚴重的傷害。從這一事件的受害者來說,作為購車者,認為事情很簡單,既然花錢買了車,合格證當然應該歸購車者,經銷商無力償還的話,其品牌的汽車生產商應該補發一份新車合格證。
而根據國家對新車合格證的相關政策,廠家在以下3種情況下才有權補發;1、合格證內容與車輛實際不符者;2、二維條形碼損壞;3、客戶合格證丟失。而在此類事件中,顯然不符合以上情況。
而對于經銷商跑路和資金鏈斷裂的情況,廠商也很難進行監管。除了通過日常提交的訂單數量等掌握其經營狀況外,廠家對經銷商的財務狀況資金來源、走向均無法了解。
早在廣東佛山某品牌汽車4S店負責人突然跑路后,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就曾表示,經銷商跑路事件以及之前發生的經銷商資金鏈斷裂案例都表明,汽車經銷商專注于做汽車銷售,是發展和成功的關鍵,多元化、跨行業經營對自身發展極為不利。目前,汽車廠商在與經銷商簽訂品牌銷售合同時,會要求支付一定的保證金,包括建店保證金、運營保證金等名目,大約為500萬元左右,但與經銷商動輒數千萬元的資金流動相比,沒有任何意義。
對于銀行而言,則更加不愿意退還新車合格證了,畢竟是真金白銀“買”來的,尤其是經銷商資不抵債的時候,這就是銀行擁有這些車輛的唯一證明。另外,銀行認為經銷商是先將合格證抵押給自己,然后才將新車出售給消費者的。從時間的先后順序看,自己顯然是合格證的擁有方,而經銷商屬于“一證兩賣”。
“對于這一系列的問題,經銷商的確需要承擔責任。”業內人士表示:“面對資金鏈可能斷裂的風險,經銷商不能夠將風險轉嫁到消費者,而應該從單一的經營模式向綜合性的經營模式轉變。”
值得反思的是,今后汽車廠商如何對經銷商進行監控?如何加強對旗下經銷商的監督和服務的能力,杜絕這種狀況發生,這是廠家要研究的一個不小的課題。
“雖然經銷商因資金鏈斷裂卷款潛逃的事件在中國流通領域只是個案,但是它仍然反映了目前中國汽車流通領域管理畸形、混亂的現狀。”羅磊認為,“要改變這一現狀,需要廠家、經銷商、社會相關部門共同努力。”
提醒:消費者購車時應注意規避購車風險
質押汽車合格證的案件一再發生,專家提醒消費者,在購車的時候一定要在合同中約定合格證交付的時間。那么,消費者購車時應如何規避購車風險呢?
選擇當地正規、優質的汽車經銷商購車是首要條件,選擇那些銷量大,售前、售后服務較好的、在汽車廠家獲獎較多、口碑好的經銷商,查看汽車經銷商的汽車品牌銷售授權書和營業執照,并最大限度地多方了解購車4S店的經營現狀。
消費者購買新車,經銷商在交車時除了交付商品本身即汽車以外,隨車所附帶的合格證、使用手冊等產品附帶憑證也須同時交給消費者。為規避“預付購車”風險,消費者在購車時,應盡可能少交訂金。如果是全款提車,付款前一定要確認該車的車輛合格證,支付全款后,將合格證一并帶走,并盡快到車管所辦理上牌手續。
新車合格證關系到新車的繳稅、上牌和正常使用,合格證能否隨車交付給消費者,是重大事項,經銷商不得對消費者隱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60條的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新車合格證本來就是新車產品的附帶品,須與新車一起交給消費者,否則視為沒有全面履行義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的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若汽車合格證因汽車被抵押而無法隨車交付,經銷商必須事先主動告知消費者這一事項。假如不告知,故意隱瞞,誤導消費者的,經銷商就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有關規定,經銷商極有可能涉嫌構成欺詐,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汽車價款的一倍。
消費者被告知這一情況后,如果依然決定購買,購車者應與經銷商協商,約定交付合格證的時間。若超過了約定時間,經銷商依然沒有交付合格證,就屬違約,購車者還可依法追究經銷商的違約責任或要求賠償損失。
如果經銷商拖延交付時間,應保持高度警惕。寧愿退訂重新選擇經銷商也不要抱有僥幸心理。
最后提醒購車者,不要抱有貪圖便宜的消費心理。通常資金不足的經銷商為了充分利用資金,會直接將客戶繳納的車款先打向車廠提車,等到下一批車主繳納車款后再幫助前一批客戶向銀行贖回合格證,為了安撫客戶等待時間,會贈送一些小禮物來博得客戶諒解。為了保證購車的安全性,客戶不要被一些小恩小惠所麻痹,應該催促銷售顧問,盡早拿到合格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