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歲的曹大媽育有四千金,個個條件優越,可她卻住養老院無人理。小女兒:養了媽15年,她要搶我的房子給老二,讓她找最愛的二女兒去吧。
益陽一家養老院里,曹大媽聲淚俱下地控訴道,騙了我的錢,霸占我的房子,還說我虐待她,我從小養她到大,供她讀了13年書,怎么可能虐待她。
曹大媽一共有四個女兒,至于口中的“她”是哪一個,老人并沒有明說。
老人的要求并不高,她說自己養大幾個孩子十分不易,現在到了需要她們回報的時候,每人每月只要給500塊贍養費就行了。可就是這個簡單的要求,女兒們沒有一個響應。
曹大媽表示,自己之前一直住在小女兒家中,可一年前被她趕出來了,家中門鎖也被換了,無奈之下只有住到養老院。
老人不明白一向孝順的小女兒為何這樣對待自己,在記者的陪同下,她以拿衣服和被子為由來到小女兒王芳家中對質。
隔著一道門,曹大媽不停地呼喚,里面的小女兒就是不應聲。
僵持許久,得知記者的到來,小女兒終于打開了房門。她直言,自家情況很復雜,一時半會說不清,但她從沒有趕過母親,是她主動要去養老院。
聽女兒這么說,曹大媽怒火中燒,直指她滿口謊言,還說自己出了15萬,她憑什么霸占房子。
爭執中,曹大媽一直想進屋,小女兒就是不讓她進,女婿還把她的衣服被子全部打包好遞了出來。
小女兒的意思很明確,東西可以拿走,人無論如何都不能進,一旦讓老媽進來了,后果不堪設想。
而她之所以這樣說,皆是因為母親過去的所作所為讓她失望至極。
作為家長最小的女兒,王芳自小卻活得如灰姑娘一般。成年后,她竭盡全力孝順父母,可依舊得不到母親的一絲歡心。
父親去世下葬,母親沒有知會她,十幾萬的遺產,只分給了她1000元,為了搶自己的房子,母親還去法院起訴她。
關于遺產,王芳并不在意,父母的錢愛給誰給誰,但父親下葬這件事,讓她實在寒透了心。
王芳知道,這一切都是老二的主意,她就是要將自己排除在外,好占盡父母的便宜。而母親之所以去法院起訴,也是受她的慫恿。
曹大媽有底氣去法院起訴,是因為手握一份購房合同,合同上寫明她和老伴共同出資購買小女兒的房子。可事實上她很清楚,這是老伴防范老二的策略。
原來,王家四姊妹,老二條件最差,她平時不務正業,只知道打牌,輸了錢就找父母借。說是借,可卻從來不還。次數多了,老父親擔心手里這點存款遲早被老二搜刮干凈,于是找到小女兒假意簽下出資15萬的購房合同,好騙過老二,讓她知道自己手里沒錢了。
假合同簽完后,王芳也沒當回事。因為在廣東有房,益陽的房子一直是給父母居住。直到父親去世,母親主動住進養老院,而他們一家,也從廣東搬回了益陽的房子。
王芳回憶,剛搬回家時,母親還很開心,特意手工做了兩支花送來,以祝賀女兒喬遷之喜。
那兩支花,一直被擺放在門口的顯眼處。從小到大,那是母親為數不多送給她的禮物,王芳將它視若珍寶。
可誰也沒有想到,花送了沒多久,母親就將她告到了法院。空有假合同一份,沒有任何出資證明,法院自然不會將房子判給母親。
王芳心里很清楚,母親一把年紀爭房子有何用,她不過是為了老二爭。
事實上,在他們沒有搬回來之前,房子一直是老二和母親住著。許是住久了,老二有了鳩占鵲巢的打算,家中到處都是她的物品,自己的東西反而被丟了不少。
自搬進來后,王芳足足花了一個星期才把房子打掃干凈。可剛清理完,母親和老二就來鬧事。沒過多久,母親又開始索要贍養費。
這一次,王芳不愿再妥協。她知道,母親有退休金不缺錢,索要贍養費是假,變相補貼老二是真。
四姐妹中,老大是寡婦,家里還算富裕,老三和老四條件最好,各有幾套房,獨獨備受寵愛的老二,人到中年一事無成。
為此曹大媽經常把老二掛在嘴邊,一心想著劫富濟貧,可她越是這樣,越是傷小女兒的心。
想到自小在家中的待遇,王芳不禁悲從中來。
作為家中第四個女兒,她的到來無疑斷絕了母親生兒子的夢想。因此,母親把不滿遷怒到她的身上,她在家里活得像個雜役一樣。
三個姐姐,平時不需要做家務,王芳要做。她們逢年過節都有新衣服穿,王芳沒有。唯一一次她想為自己爭取一條35元的裙子,母親沒有買,可轉頭就給姐姐買了80元一件的新衣服。
提到這些,曹大媽都說是小事,她早記不清了。可她不知道是,這些小事像根針一樣插在小女兒心里,每每想起便刺痛不已。
看到女兒啜泣,曹大媽急忙上前安慰,嘴里不停地念叨自己最愛的就是她,可王芳只當她演戲。
過往一切,歷歷在目。
如果說從前的一切母親不記得了,那父親祭日,她連祭拜的資格都沒有,這又作何解釋。
父親去世第二年,王芳想去祭奠,可母親說老三一家要回來,讓她不要去了。
渴望的親情一而再再而三被踐踏,盡管王芳內心依舊在意母親,但她們之間已再無和解的可能了。
因為自小遭受不公正待遇,王芳養成了極度內向的性格。同學錄上,好友對她的評價無一例外都是沉默寡言。
初中畢業后讀技校,因為穿得太老舊,經常招致同學嘲笑,而一母同胞的三個姐姐,個個打扮的花枝招展,襯得她越發像這家的丫鬟。
習慣了被忽視,王芳從不敢提要求,可即便是這樣,母親還是動不動罵她是多余的,還說沒像別人一樣把她扔了,她就該感恩戴德。
這話說得多了,王芳也麻木了。
但不管怎么說,母親給了她一條命,把她養大,她愿意回報,可家里還有其他姊妹,不該只找她一人。
許是意識到對小女兒有所不公,曹大媽陸續打電話給其他三個女兒,要求大家共同分擔2000元贍養費。
大女兒表態,出錢沒問題,必須四人聚在一起商量,具體怎么執行,還得看老二,老二在這個家里擁有絕對的發言權,一切她做主。
500元不多,老三也沒有意見。
然而輪到曹大媽最愛的老二,她卻推三阻四,不肯出面。
一旁的曹大媽趕緊替二女兒解釋,說是小女兒把老二打傷了,她才不敢出面。
曹大媽不停地安慰老二,你不要怕,有記者在場,她不敢怎么樣,她要動粗,我立馬報警。
無論記者和老母親如何勸說,老二都沒有松口答應,只說自己再考慮考慮,隨后掛斷電話。
見此,王芳說了一句,告吧,告那個逃避問題的人。
聽到這話,曹大媽氣沖沖罵到,小時候沒有不要你,現在長大了賺到錢了,不認娘了。
王芳沒有再理會這些,決絕地轉身離開。
因為老二的回避,曹大媽的養老問題依舊沒有解決,她只能繼續在養老院過著孤單拮據的生活。
從擁有四個人人羨慕的小棉襖到晚景凄涼,住養老院無人理會,曹大媽詮釋了偏心的代價。
多子女的家庭,父母偏心導致的惡果,子女不和晚年凄涼是必然的結局。
雖說一碗水難端平,但都是自己的孩子,差別對待至此也是罕見。
如果說年輕的時候孩子太多,沒法個個顧及,那子女都成年了,總該對忽視的那個有所補償,而不是變本加厲的掠奪。
但凡曹大媽能對小女兒稍微公正一些,相信她的晚年會十分幸福。畢竟越不被重視的孩子,往往越孝順。
可被父母忽視的孩子無論多懂事多優秀,都無法得到認可,他們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而那個被偏愛的孩子在嬌寵中不能經受風吹雨打,不能忍受挫折辛勞,往往也是最沒出息的那個。
無理由的偏愛,有百害而無一利。
現如今放開二胎三胎后,怎樣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做到不偏不倚,是每一個家長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