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們抬頭望向滿天的繁星,我們都會贊嘆宇宙的浩瀚和神奇,和宇宙相比,我們地球上的人類是何等的渺小。有人說,想想宇宙,那些煩人的事就都不是事了,看來宇宙還是“治愈系”的。言歸正傳,我們抬頭看到的滿天星斗,總數大約在7000顆左右,其中除了極少數的行星、衛星、彗星和星系之外,絕大多數都是恒星。
超新星和超新星爆發
恒星是宇宙中極為普通的天體,他們都是能夠依靠自身的核聚變反應發光發熱,太陽就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恒星。和我們所生活的行星地球比起來,恒星的一生是極為豐富的,不同種類的恒星在不同階段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狀態,我們所聽過的那些天體名稱,如黃矮星、白矮星、紅巨星、藍巨星、超新星、中子星、黑洞等等,他們都和恒星有關系。
恒星生命演化周期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超新星”,我們發現超新星中有一個“新”字,那么超新星是不是恒星生命的起點呢?其實不是,恒星也是有生命的歷程的,像太陽這樣的恒星實際上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巨大的氣體球,恒星多是形成在星云之中,星云中包含了大量的氣體,其中絕大多數的物質是氫,處于電中性或電離態。在一定條件下,星云中的物質發生向內收縮,當聚集的物質越來越多,最終會引發氫核聚變反應,從而誕生一顆新的恒星。
超新星遺跡
而超新星實際上是部分恒星演化到中后期的一個階段,通常是較大質量的恒星,像太陽這樣質量的恒星,質量不夠大,目前是黃矮星階段,在50億年之后可能會演化為紅巨星,最終可能會演變成一顆白矮星,當然也有科學家認為太陽最終會演化成一顆“黑矮星”。而質量較大的恒星,也就是質量1.44倍太陽質量以上的恒星,最演化成紅超巨星,在最后演化的過程中,其核心區能夠產生硅等重元素聚變,當聚變產物鐵積累到一定階段時,就會發生劇烈的爆炸,稱為“超新星爆炸”。超新星爆炸拋出的物質留下的遺跡,稱為“超新星遺跡”。
蟹狀星云的超新星爆發
當恒星發生“超新星爆炸”時,通常會把全部或者大部分質量的物質以十分之一光速的速度向外拋出,并釋放巨大的能量。2016年觀測到的一次超新星爆發,其亮度是太陽亮度的5700億倍,比銀河系所有恒星加起來還要亮20倍,也就是說在天空中突然的亮了一下,看起來像出現了一顆新的恒星,所以稱為“超新星”,實際上這是恒星到了演化的末期,竭盡全力發出的最后光芒。
超新星SN 1987A的三環結構
目前,人類觀測到的超新星數量超過數百顆,不過絕大多數超新星距離地球十分遙遠,還是難以被肉眼察覺,人們通過肉眼觀測并記錄下來的超新星爆發有6次。在1.44倍至3.2倍太陽質量之間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后有可能演化為一顆中子星;而大于3.2倍太陽質量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后有可能演化為一個黑洞。
黑洞及其伴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