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人類也是地球自然環境演化的產物,所以我們人類這個物種最適應的就是地球現在,或者說是新生代末期的地球環境。其中,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環境條件,包括大氣、溫度和液態水等條件,我們在太陽系外尋找宜居星球時,主要也是通過該行星和恒星之間的距離,來推測行星的表面溫度是否適宜,從而推斷是否宜居,很多超級地球就是這么判斷的。
當然,由于那些行星距離地球十分遙遠,我們實際上并沒有探測到他們的準確信息,也就是說那些所謂的“超級地球”可能并不宜居。在我們太陽系內,地球和火星可以說都是在太陽系的宜居帶內,但是火星由于個頭較小,直徑僅為6792千米,大氣層稀薄,火星的表面溫度僅為約-55℃,并不適宜人類居住。至于地球的衛星“月球”,所處的宇宙環境和地球幾乎是一樣的,但是生命根本無法生存。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月球的個頭太小,直徑僅為3476千米,比火星還小得多,所以我們看到宇航員在月球表面,一跳可以跳得很高,因為月球的引力很小。因此,像月球那樣小的衛星,其引力是無法吸引大氣在自身周圍而形成大氣層的,大氣都會脫離月球而飄散到太空中,所以人類幾乎無法改造月球的大氣,讓月球形成大氣層。
月球表面
基于以上的分析,月球是幾乎無法改造成像地球那樣的宜居星球的,至少在目前人類的認知水平下。不過,月球對于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十分重要的,在月球建立人類的“月球基地”,肯定是人類走向太空的必由之路,只不過這個“月球基地”應該是封閉式的,而非開放式的極地。因為月球外面的環境還是還是十分惡劣的,月球在太陽照射到的白天,氣溫可以上升到160℃以上,而在太陽沒有照射到的夜晚,氣溫可以下降到-18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