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搭涼棚,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再興盛的王朝終將也會人去樓空。結束唐朝宿命的正是一代梟雄朱全忠,也就是朱溫。這個曾經被大唐天子賜名“全忠”的亂世軍閥,最終還是把李唐王朝掃進了歷史垃圾堆,畢竟“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富貴莫過帝王家呀!”
朱溫這位仁兄其實并不溫和,生逢亂世性格溫和不算是一個好品質,在亂世,只有刀頭舔血才是大丈夫所為。晚唐與中唐時期相比,就是節度使已經完全不把皇帝當回事了,而中央政府也沒有強有力的中央禁軍去制衡節度使們的權利,皇帝徹底成為了吉祥物。節度使掌權第一要務就是征兵打仗,沒有兵馬你算什么節度使?打仗就需要軍費,軍費自然就要從老百姓身上收取,在無盡的軍費、稅收的壓迫下,老百姓們忍無可忍的走上了造反的路子。早年的朱溫就參加了黃巢起義軍,畢竟與其被節度使與朝廷逼死還不如拿起武器與朝廷作戰,正所謂“富貴險中求”。
朱溫跟隨自己的兄弟一起參加了起義軍,有戰斗就有犧牲,畢竟拿刀殺人不是鬧著玩,朱溫的兄弟在作戰中犧牲,而朱溫則逐漸從一個士兵成長成一方諸侯。作為黃巢手下的將領,朱溫自然是東征西討,為黃老板打天下,而黃老板也很大方,給了黃巢一個同洲防御使的頭銜,地盤是在渭南大荔縣,不過這地盤在哪里你還得有本事去奪取下來才是好漢。于是朱溫就當上了這防御使算是有了地盤成了個小軍閥。
小軍閥怕啥?當然是大軍閥了,志得意滿的朱溫就被另一位大軍閥王重榮揍得丟盔棄甲損失慘重。朱溫甚至把所有船只收集自沉,打算用天險阻擋王節度使的人馬。挨了打自然要求援,朱溫自然要向黃巢求援,奈何這求救文書總是泥牛入海,杳無音信。原來朱溫的告急文書被黃巢的將領孟凱留中。黃老板壓根不知道朱溫需要援兵,于是朱將軍與手下諸將把黃老板派來的監軍斬殺,搖身一變投降了王重榮。并且還認王節度使為舅舅,王重榮既收復了地盤又擴充了實力,自然喜上眉梢,把朱溫棄暗投明的事跡上奏朝廷,于是朱溫就從現行反革命變成了唐朝的軍事干部正規軍。
并且皇帝老兒為了表示朱溫的恩寵還給其賜名“全忠”,這是跟國姓爺一樣的待遇,傳出去這是皇帝老兒給我起的名字,老有派了。于是成為唐朝正規軍的朱全忠殺起自己曾經的袍澤弟兄可謂是毫不手軟。因此朱溫也就從一個防御使升職為宣武軍節度使,汴州刺史,當然還是老規矩,皇帝不給你一兵,不給你一餉就給你個頭銜打贏了算你是一個好漢,打輸了也算除了心腹之患。于是朱溫就帶著手下子弟兵去河南作戰。
河南當時可是群雄并起,既有黃巢起義軍余部還有蔡州刺史秦宗權作梗,更加糟糕的是當時河南已經由于長年征戰,民力枯竭,物資匱乏。在這樣內外交困的情形下,秦宗權派兵圍攻陳州,于是朱溫就得率隊前去救援,正所謂“上命所差不得有誤!”但是朱溫此次作戰并不順利,而是陷入了相持階段,此時此刻那邊擁有強有力的盟軍那邊就會獲勝。于是朱溫就打算把李克用這個沙陀騎兵首領請來當援兵,李克用自然求之不得,因為請神容易送神難。于是在沙陀騎兵的支援下朱溫算是把之前的老戰友斬盡殺絕。作為東道主朱溫自然要向援軍李克用表達敬意與與謝意,于是就打算設宴款待李克用。李克用仗著兵強馬壯在宴會上目中無人,不僅吹噓自己的部隊戰斗力過人,而且還把朱溫降將的老底兒給抖了出來。自然朱溫不能善罷甘休,于是趁著李克用睡覺召集兵馬圍攻驛館,奈何李克用手下拼死力戰得以逃出升天。從此二人的梁子算是接了下來,致死沒也有和好。
朱溫繼續為了自己東征西討,終于把老冤家秦宗權搞死后,朱溫成為東平王,但是成了王爺后的朱溫并不高興,有人挖自己的墻角。軍閥軍閥士兵自然是起家的本錢,但是朱溫了個哥們卻很不地道,得知朱王爺的士兵驍勇善戰,這兩位小軍閥就今天三十,明天一百的攛掇這些士兵跳槽。朱溫自然不能等閑視之,于是朱溫就平定了這兩位好兄弟。自己內部的地盤好容易搞定,皇帝那邊卻出了亂子,宦官把皇帝給廢了又重新立了一個皇帝。自然跟朱溫關系不錯的崔胤就把朱王爺請回來主持公道,于是朱溫就跟支持宦官的節度使李茂貞作戰。朱溫就把皇帝昭宗請回長安,皇帝也知道自己的地位,于是對待朱王爺那是要官給官,要權給權。甚至向朱溫表示:‘宗廟社稷是卿再造,朕與戚屬是卿再生。’但是朱王爺已經當膩了王爺,打算君臨天下,結束李唐。
結束李唐,朱溫雖然手中有兵,但是其還是害怕其余實力派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搞自己,于是就打算把皇帝接到洛陽徹底斷送李唐根基。果然一到洛陽各地大小軍閥便不約而同的譴責朱溫倒行逆施的行為,于是朱溫一面組織軍隊進行武力討伐,一方面打算將昭宗殺死從而通過更換皇帝穩定局面。昭宗一死朱溫把其第九個兒子李祝擁立為新君,為了掌控朝政朱溫把建制派大臣全部誅殺,這位末代皇帝只能成為傀儡任人擺布。終于朱溫在天佑四年四月在百官的勸進之下接受唐哀帝的自愿禪讓終于完成從王爺到皇帝的轉換。此時的朱溫也許不會想到自己也會死到自己義子手中,而結束自己的一生。
作者:老王總吃瓜
簡介:九零后軍迷,喜歡寫作。信仰堅定心中有國,傳播軍事歷史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