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澤鄉起義
大澤鄉起義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秦二世元年秋,秦朝廷征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余名戍卒被征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按照秦律,都是死罪,情急之下,陳勝、吳廣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起義,起義軍連克大澤鄉和蘄縣,并在陳縣建立張楚政權,大澤鄉起義最終在秦軍的鎮壓下失敗。
2綠林赤眉起義
綠林赤眉起義是西漢末年王莽篡權時發生的農民起義,后來與劉演劉秀起義軍會合,成為光武中興的源頭,地皇二年,新莽荊州牧發兵2萬人進攻綠林軍,綠林軍擊敗莽軍,部眾增至數萬人,王匡、王鳳領導領導綠林軍艱苦奮斗,直接推翻了王莽的復古反動政權,沉重打擊了豪強地主的腐朽勢力,緩和了土地高度集中和大批農民淪為奴隸的社會矛盾,為歷史發展作出了貢獻。
3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于漢靈帝光和七年,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斗不止、民不聊生,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并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為平息叛亂,各地擁兵自重,雖起義最終失敗,但東漢也已經名存實亡,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4瓦崗農民軍起義
瓦崗軍起義,是隋大業七年至隋大業十四年期間發生的一場農民起義,動員了上百萬的群眾,轉戰中原,“破化及,捶世充,聲動萬里,在推翻隋王朝的整個斗爭中,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遺憾的是,這樣一支強大的軍隊,及其維護下的政權,沒有維持多久,就走向下坡路,最終徹底失敗。
5黃巢起義
黃巢起義指的是乾符五年至中和四年由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也是唐末起義中,歷時最久,影響最深遠的一場農民起義,黃巢起義,采用流動作戰的方式,避實攻虛,走遍了今天山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廣大地區,動搖了唐朝的統治,但由于長期流動作戰,沒有穩定的后方,缺乏經濟上的保障和群眾基礎,故而很難維持長久下去,在唐軍的反攻下最終失敗。
6紅巾軍起義
紅巾軍起義是韓山童、劉福通等領導的元末農民起義,爆發于元順帝至正十一年的潁州,因起義軍頭裹紅巾,故稱“紅巾軍”,1355年,劉福通在毫州立韓林兒為“小明王”,國號“大宋”,年號“龍鳳”。原屬紅巾軍的朱元璋獨樹旗幟,勢力不斷壯大,先后掃平陳友諒、張士誠等,于1368年正月,在南京紫金山祭天登基,建立明朝。
7陜北農民起義
天啟七年陜西王二起義開始,經過洛陽之戰、襄陽之戰、成都之戰和山海關之戰,至清順治十五年失敗,起義軍與明軍戰斗17年,與清軍戰斗14年,農民軍從小到大,從分散到集中,最終推翻明朝,但是由于受到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和戰略失誤,再加上清軍入關后的瘋狂鎮壓,農民起義最終失敗。
8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期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云山、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是19世紀中期中國最大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前后歷經十四年之久,遍布廣西、湖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蘇等省份,1864年,洪秀全病逝,湘軍攻破天京,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