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引發鼻竇炎的原因一般可分為直接或間接兩種。鼻腔疾病、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病菌侵入、營養失衡都可直接或間接引發鼻竇炎。急性鼻竇炎治療不當或對其未予徹底治療以致反復發作。
鼻竇炎的危害:
鼻竇炎分為急性鼻竇炎和慢性鼻竇炎,鼻塞、膿鼻涕、頭痛、記憶力下降,還會對周圍的器官比如耳道、咽喉氣管造成危害,能引起中耳炎、咽喉炎及扁桃體炎癥或者經淋巴循環進入下呼吸道引起的支氣管炎、氣管炎和肺炎。
鼻竇炎在中醫上也被稱之為“鼻淵”。鼻淵有虛實之分,實證多見外邪侵襲,或膽腑郁熱,或內外合邪;虛證常見脾腎虧虛。
鼻淵這種病癥最早見于《皇帝內經》,《素問·氣厥論》提到“膽移熱于腦,則辛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可見濁涕量多是鼻淵的特征,膽熱內蘊為該病病機。
后世醫家多受此影響,從熱論治鼻淵,認為該病多由外邪侵襲,或內有濕熱、外邪為引,致使邪聚鼻竅,發為鼻淵。在現代醫學的范疇,則被稱之為鼻竇炎。那么既然中醫知道了病機。
鼻竇炎的治療
1、倪海廈大師鼻竇炎方:
內服:
蒼術15g菖蒲15g辛夷15g。
流清涕,加干姜15g,流濃涕加杏仁15g,麥門冬15g。
外用:
麝香礬石散。
麝香 2克 礬石 98克
注:將這兩味藥研磨成粉,噴入鼻中。
2、中成藥
鼻淵舒膠囊、鼻竇炎口服液、通竅鼻炎片、通竅鼻炎顆粒、通竅鼻炎膠囊、千柏鼻炎片
3、孫思邈簡單四味藥即可消除鼻竇炎!
孫思邈的《千金藥方》中就有相應的解決方案。
這里把鼻淵歸為“肺癰”的范疇,孫思邈采用清熱化瘀、消癰排膿法用來治療本病。
組方:
葦莖、薏苡仁、瓜瓣(現由冬瓜子代替)、桃仁
方中葦莖性味甘寒,形中空,質輕,可入肺經,可清熱利水、除煩解渴,為治肺癰的要藥;薏苡仁甘淡微寒,可清熱利濕,化痰排膿;
冬瓜仁甘寒清熱,祛肺中痰濁膿血,二藥合用,可清上徹下,上可清肺之痰熱,下可利胃腸濕熱。
桃仁甘苦而平,潤肺滑腸止咳,逐瘀行滯,下可助冬瓜子利胃腸濕熱從大便解,上可入肺、鼻以清局部瘀滯,活血消腫。
四藥合用,共奏清肺化痰、逐瘀排膿之功。所以,你看并不是非得大藥才能治病,往往你想不到的小藥也能起到治病祛邪的目的。
現代醫家根據千金葦莖湯的主治特點,不斷拓寬治療領域,將其應用于不同疾病的治療中
4、鼻竇炎,國醫大師有驗方
【清肺祛風湯】
連翹12g、金銀花15g、黃芩9g、地骨皮12g、麥冬15g、蒼耳子9g、薄荷9g、菊花12g桔梗9g、生石膏21g、前胡9g、甘草6g、生桑白皮15g。
【適用人群】
本方為國醫大師李振華的經驗方,適用于鼻竇炎,中醫稱為鼻淵,屬于風熱壅肺者。鼻竇炎,急性或慢性鼻中有黃色或黃綠色的粘液膿涕,常伴呼吸不暢,嗅覺減退,前額痛。
【方解】
本病證為風熱不解,或風寒郁久化熱,以致肺失宣降,郁熱上蒸,清竅壅阻所致。
1.連翹、金銀花、生石膏、黃芩:清熱瀉火,燥濕化痰
2.桑白皮、地骨皮、桔梗、前胡:清肺泄熱,祛痰排膿。
3.菊花、麥冬、薄荷、蒼耳子:疏風清熱,養陰潤燥,宣肺化痰,通鼻利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