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王多讓的痛風專方——痛風湯
藥物組成:刺五加30克,紅景天30克,生黃芪30克,土茯苓30
藥,起到益氣升陽、固表御邪、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配伍土茯苓、萆薢、薏苡仁、蠶砂利濕解毒,泄濁消腫,降尿酸,消關節腫痛,重用虎杖15~30克,意在加強消痛風石,降尿酸,消腫止痛,共為臣藥;
用片姜黃、威靈仙、秦艽、獨活增強活血通經絡、祛風消腫止痛之效力,共為佐藥;
用佛手和胃,顧護胃氣,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共奏扶正祛邪、
痛之藥力;
若關節僵硬者,加土元、地龍通經絡止痛除僵硬;
尿酸增高者,重用土茯苓、萆薢、蠶砂、虎杖增強降尿酸的藥力;
證候偏熱者,加生地、知母、黃柏加強清熱養陰涼血的功效;證候偏寒者,加制川烏、桂枝、細辛加強溫陽散寒止痛的藥力;
若并發腎功能損害、肌酐升高、尿酸升高者,可加紅景天、生黃芪、六月雪或積雪草,加強保護和修復肝腎功能的功效。
提示:文中處方,請在專業中醫指導下使用。
方中藥味具體分析:
刺五加
【性味】辛、微苦,溫。
【歸經】歸脾、腎、心經。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補腎安神。用于脾腎陽虛,體虛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夢。
紅景天
【性味】性寒,味甘澀。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清肺止咳。治咳血,咯血,肺炎咳嗽,婦女白帶。外用治跌打損傷,湯火傷。
黃芪
【性味】甘,微溫。
【功能主治】補齊固表,托瘡生肌。主治體虛自汗,久瀉,脫肛,子宮脫垂,慢性腎炎,體虛浮腫,慢性潰瘍,瘡口久不愈合。
茯苓
【性味】甘淡,平。
【歸經】入心、脾、肺經。
【功能主治】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噦,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
萆薢
【性味】苦,平。
【歸經】入肝、胃、膀胱經。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治風濕頑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濁,遺精,濕熱瘡毒。
薏苡仁
【性味】甘、淡,涼。
【歸經】歸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濃。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痹拘攣,脾虛泄瀉,肺癰,腸癰;扁平疣。
蠶沙
【性味】味甘;辛;性溫
【歸經】肝;脾;胃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和胃化濁;活血通經。主風濕痹痛;肢體不遂;風疹瘙癢;吐瀉轉筋;閉經;崩漏
姜黃
【性味】辛苦,溫。
【歸經】入脾、肝經。
【功能主治】破血,行氣,通經,止痛。治心腹痞滿脹痛,臂痛,癥瘕,婦女血瘀經閉,產后瘀停腹痛,跌撲損傷,癰腫。
威靈仙
【性味】辛、咸,溫。
【歸經】歸膀胱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于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虎杖
【性味】微苦,微寒。
【歸經】歸肝、膽、肺經。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關節痹痛,濕熱黃疸,經閉,癥瘕,水火燙傷,跌撲損傷,癰腫瘡毒,咳嗽痰多。
秦艽
【性味】苦辛,平。
【歸經】入肝、胃、膽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和血舒筋,清熱利尿。治風濕痹痛,筋骨拘攣,黃疸,便血,骨蒸潮熱,小兒疳熱,小便不利。
獨活
【性味】辛苦,溫。
【歸經】入腎、膀胱經。
【功能主治】祛風,勝濕,散寒,止痛。治風寒濕痹,腰膝酸痛,手腳攣痛,慢性氣管炎,頭痛,齒痛。
佛手
【性味】辛、苦、酸,溫。
【歸經】歸肝、脾、肺經。
【功能主治】舒肝理氣,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氣滯,胸脅脹痛,胃脘痞滿,食少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