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
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
5-6月間果實成熟時采收全草,先凈,曬干。
生于田間、荒地、山坡草叢、林緣或灌叢中。
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
別名堇堇菜、箭頭草,地丁、角子,獨行虎,地丁草,寶劍草,犁頭草,紫地丁、免耳草,金前刀,小角子花。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4-14cm;果期高可達20余cm。根莖短,垂直,淡褐色,長4-13mm,粗2-7mm;節(jié)密生,有數(shù)條細根。
葉多數(shù),基生,蓮座狀;葉柄于花期長于葉片1-2倍,具狹翅,于果期長可達10余cm,上部者較長,呈長圓形、狹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5-4cm,寬0.5-1cm,先端圓鈍,基部截形或楔形,稀微心形,邊緣較平的圓齒,兩面無毛或被細短毛,果期葉片增大;托葉膜質(zhì),蒼白色或淡綠色,2/3-4/5與葉柄合生,離生部分線狀披針形。
花梗通常多數(shù),細弱,與葉片等長或高出葉片;花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較淡并帶有紫色條紋;萼片5,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基部附屬物短,末端圓或截形;花瓣5,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距細管狀,長4-8mm,末端圓;雄蕊5,花藥長約2mm,藥隔先端的附屬物長約1.5mm;子房卵形,花柱棍棒狀,柱頭三角形。蒴果長圓形,長5-12mm,無毛。
種子卵球形,長1.8mm,淡黃色。花、果期4月中旬至9月。
性味功效
《中國藥典》
苦、辛,寒。
歸心、肝經(jīng)。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于疔瘡腫毒,癰疽發(fā)背,丹毒,毒蛇咬傷。
《中華本草》
苦、辛;寒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主用于疔瘡腫毒;癰疽發(fā)背;丹
毒;毒蛇咬傷【歸經(jīng)】
歸心、肝經(jīng)
春天里,芒果花耀眼的開著,一朵朵,一簇簇,微笑著點綴著枝頭。紫荊花也開得如火如荼,像一束束紫色的火焰,燃燒著嫵媚與輝煌。春天里,芒果花耀眼的開著。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