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鞠丸治氣、血、濕、火、痰、食6種郁癥,郁解則百病不生
六郁概念
是氣、血、濕、火、痰、食等六種郁癥的合稱。郁,是壅遏不通暢或郁結不舒。元代朱丹溪認為“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百病生于氣”,氣不行則血行不暢病血瘀,同樣氣郁可致水液代謝失常、產生濕郁、痰郁、食郁,說明氣血郁結,則其他郁證就會相繼而生,并且六郁相互影響。
今天所講的越鞠丸就能解以上“六郁”
首先看看越鞠丸的來歷、處方及用法
越鞠丸
來源:《丹溪心法》
【別名】芎術丸。
【處方】蒼術 香附 撫芎 神曲 梔子各等分
【功能主治】行氣解郁。治氣、血、痰、火、濕、食等郁,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吞酸嘔吐,飲食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6~9克,溫水送下。亦常用作湯劑,水煎服。
這個六郁,你看氣血痰火食,但是他有一個先導的因素就是以氣郁為主。肝氣郁滯化火,脾胃氣滯就出現胸膈痞悶納脘腹脹痛啊,酸酸嘔吐,飲食不化啊。
方中香附行氣解郁,以治氣郁;川芎活血行氣,以治血郁;蒼術燥濕健脾,以治濕郁;梔子清熱除煩,以治火郁;神曲消食和中,以治食郁。此方雖無治痰郁之品,然痰郁多由脾濕引起,并與氣、火、食郁有關,所以方中不另設治痰藥,亦治病求本之意。
能治療的疾病很多,以下介紹兩種:
1、膽囊炎。
病例分享:
這是一個病男病人五十歲,平時就是脾氣急躁,愛發怒,愛發脾氣, 就算平時沒人惹他生氣,他自己都覺得郁悶, 兩側的肋骨啊脹,胸也脹也悶。
在兩個星期之前,突然感覺到右上肋骨 疼痛,然后像這個右肩胛,右肩胛骨之放射
中醫診斷:
這人舌苔白膩,一摸脈脈是弦數。中醫辨證屬于肝膽郁熱,在治療上就應該疏肝清熱。
治法:
所以,把這越鞠丸做一個小調整,這個方法跟大家說一下:
香附25克,川芎10克,炒山梔15克、蒼術15克、六神曲20克、茵陳30克,大黃5克(大黃后下)。
用量:
這個方連用了五副藥。
疼痛減輕了大便通暢了,把這方大黃5克去掉,加上川楝子15克。
再吃七副藥。
七副藥用完之后這個膽囊炎的疼,右腹部的疼沒了, 胃口也開了,便秘也沒了,心情也好了。
2、神經衰弱。
病例:這是一個女性,四十三歲啊,最近的三個月白天不睡,晚上不睡,這個很可怕,人是熬不住的,所以呢他是心煩意亂,吃飯就根本就不在狀態了,因為他平時就是腹脹、腹痛而且吃點東西還惡心,吃完了就感覺食物在胃里就往下面動, 大便秘結,小便顏色還深,尿量還少,要小便黃,舌苔白膩特別厚這說明了食滯中焦了,郁結化熱,所以在治療上,應該是清熱消導。。
所以用越鞠丸做了調整,川芎10克,香附15克、蒼術20克、梔子20克、炒神25克、厚樸15克、茯苓25克。
用法用量:
七副藥,一天喝三次。
效果:
用完這個肚子可舒服了,肚子不脹不疼了,大便暢通了,舌苔不膩了。
奧秘:
我剛才不說 氣血痰火濕食6郁 都是越鞠丸的適應者,而且朱丹溪還講“氣血沖和萬病不生啊,一有怫郁諸病生焉”, 故人身諸病多生于郁, 也就是說,現代人流行那個詞兒,郁悶 ,只好遠離郁悶。
珍愛生命,遠離郁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