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開學季來臨,今年暑期檔正式畫上句號。7月和8月內陸影市總票房高達114.7億元(不含服務費),比去年同期高出29億元。這個數字固然令人欣喜,但還有更多問題令人深思:《戰狼2》以一己之力撐起暑期檔,掩蓋不住大多數影片反響平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影片雪崩式的口碑垮塌,宣告“大IP+小鮮肉”失靈;《岡仁波齊》《二十二》讓人看到藝術片市場的崛起,但分線發行才剛剛開始……這個夏天,國內觀眾都感受了一把“戰狼”熱,但對于中國電影市場而言,只有“戰狼”,還遠遠不夠。
大贏家
《戰狼2》的爆款很難復制
在外人看來,作為《戰狼》和《戰狼2》的主要出品人之一,春秋時代影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建民現在應該偷著樂。然而前天晚上,當他習慣性地刷了一下貓眼專業版的實時票房后,居然有點發愁。“今天大盤才六千多萬元,不太好看啊。”他沉吟道,今年暑期檔確實比較冷。
《戰狼2》票房接近55億元,呂建民卻稱市場較冷,確實令人吃驚。但只要拋開該片光環,審視一下今年暑期檔總體情況,就會發現他并非杞人憂天。整個暑期檔122.47億元總票房(含服務費),其中《戰狼2》獨得54.85億元,占比高達44.8%,毫不夸張地說,該片撐起了暑期檔,一舉扭轉上半年電影市場的頹勢。如果沒有這部爆款影片,暑期檔仍然沉浸在一片哀嚎中。
除了《戰狼2》一枝獨秀,暑期檔的其他國產大片普遍表現平淡:近幾年大熱的奇幻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悟空傳》《鮫珠傳》走的都是“大IP+小鮮肉”的模式,且制作成本較高,但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都不盡人意;動畫電影《大護法》《十萬個冷笑話2》的口碑都不錯,但并未取得此前《大圣歸來》《大魚海棠》的高票房成績;《繡春刀·修羅戰場》《心理罪》《俠盜聯盟》等關注度較高的電影,票房也堪稱慘淡。
珠影耳東傳奇影城經理陳德宏坦言沒怎么看懂今年的市場。“說實話,之前本來票房很低,突然就高了。但只是《戰狼2》單片高,其他都不怎么樣。”在他看來,今年暑期跟往年基本持平,而且還有下跌的走勢。“現在觀眾都比較理性,只有口碑比較好的電影才能收獲高票房,所以如果下半年還有不錯的片子上映,應該還是能扳回走勢。”
前香港金像主席文雋的一番話,則給電影人敲響了警鐘。“我并不認為《戰狼2》后,今年的電影市場就能產生怎樣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是持比較冷靜的看法。尤其是國慶檔那么多片子扎堆兒,估計能有25億元總票房就已經很不錯了。《戰狼2》之后肯定又會出一大堆跟風的動作片,但我覺得很難再復制《戰狼2》的成功,我估計五年以內也不可能打破這個票房紀錄,即便是《戰狼3》也不能。做電影,哪有那么容易的。”
大輸家
“IP+小鮮肉”挨了一悶棍
“一悶棍打成這樣,還得冷靜一下。”導演楊磊這樣形容自己現在的狀態。作為他的電影導演處女作,《鮫珠傳》構建了天馬行空的東方奇幻世界,特效鏡頭多達兩千個,但8月11日上映后,票房卻遭到慘敗,僅1.13億元。這個結果與楊磊及出品方的預期,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票房不好,大家都能從各個方面給你找出問題,但在上映前,沒有人知道一部電影的命運會怎樣。”楊磊承認,《鮫珠傳》本身肯定也有問題,但從完成度來看,該片圓了他從小就想拍東方奇幻片的夢想,在特效、美術等方面還有一定突破,他已經盡力了。“現在市場大環境已經有了一定變化,今年比較火的電影電視劇都偏寫實題材,比如《戰狼2》《人民的名義》,這些作品跟現實生活有關系,讓觀眾更有代入感。”
盡管心里有點不舒服,但楊磊表示,自己還會繼續拍電影,至于拍什么題材,還在尋找能夠打動自己的故事。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部原計劃拍成系列電影的《鮫珠傳》續集,近幾年內應該不會被提上日程了。
楊磊正在經歷的失落和迷茫,《悟空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主創恐怕心有戚戚。這三部電影同屬奇幻題材,都有大IP、“小鮮肉”,豪華特效也是賣點之一,但最后票房慘敗或者口碑崩塌,乃至陷入巨大爭議。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指出,單純依靠IP和“小鮮肉”只能是短期行為,一定不會長久。“電影最終還是一種內容生產,《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稱多少個概念設計圖、多少個特效鏡頭是沒有意義的,整部影片看完讓人莫名其妙,整個劇情和人物不能讓人有情感代入。”他說,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可以為一些新概念買單一次,但不會買單第二次。他預測,火爆一時的IP將進入調整期,“IP本身沒有原罪,關鍵是如何降低投資風險,通過專業化團隊運作,將其打造成優秀的作品。”
小而美
低成本藝術片博得生存空間
相較于商業片的冰火兩重天,藝術片在這個夏天的表現,反而給了我們更多驚喜和期待。西藏題材的《岡仁波齊》靠著朋友圈里口口相傳的“自來水”,目前票房已經破億元。講述慰安婦幸存者生活現狀的《二十二》,制作和宣發成本加起來才300萬元,如今票房已達1.68億元,成為國內第一部票房過億元的紀錄片。
如果說這兩部藝術片的票房爆發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偶然因素,那么正在放映進口藝術片《海邊的曼徹斯特》的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則在為藝術片開辟一條獨有的放映渠道。該片目前在全國66個城市的270塊大銀幕上進行專線放映,并有可能實現長線放映。
從該片上映首周末30%左右的上座率來看,還是有不少觀眾愿意為文藝片買單的。但能否持續保持一定的上座率,真正實現長線放映,還得看該片接下來一兩周的票房表現。“藝聯”牽頭機構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證實,此前媒體報道該片放映時長為3個月的消息并不準確,“藝聯”并沒有和加盟影院有過放映時間的約定,一部影片能放多久,還得看每家影院的具體排片。這也意味著,剛開始運作起來的“藝聯”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一切還都是未知數。
電影產業專家蔣勇表示了自己的擔憂,“《海邊的曼徹斯特》是今年初奧斯卡獲獎作品,但新一輪的北美電影頒獎季即將來臨,又會有不少新的優秀作品出現在觀眾視野,那么該片還能維持一定的熱度嗎?”
影評人關雅荻直言,要客觀看待藝術片的市場份額,未來對優質藝術電影可以有市場期待,但這“不是市場主流”。在他看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電影的核心母題是如何建立主流電影市場化和產業規模化。藝術電影放映是一個附屬衍生類話題,現在把太多精力放在這上面,有點過早。”(記者 袁云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