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書》演唱:黃盛典 陳少玲 鄭健英
每次聽潮劇《回書》,
總被這一段唱詞所感動:
“喃喃之時教學語,
能舉步時教兒行,
兒未露齒娘先笑,
兒未啼時娘先驚,
北風未起先加衣,
三餐茶湯娘親烹,
朝朝教兒勤書史,
夕夕課兒習雕弓,
……”
當過媽媽的女人,對這段唱詞也一定深有感觸,因為她唱盡母親養育一個孩子的艱辛和不易。
是啊,朝朝夕夕,為了孩子而無怨無悔,那慈母的百轉柔腸,感天動地。
更為可貴的是,這段唱詞是一個繼母唱的。
劉咬臍懷疑李三娘是自己的生母后,便回去報知父親。
父子在堂上爭執,繼母岳氏秀英聞聽兒子哭喊,出來安慰,被咬臍推開并說不是他的母親后。
岳氏十分委屈,于是,回憶了以前養育孩子的種種不易。
這就是這段唱詞的由來。
這唱詞,以細膩的筆法寫了一位母親養育孩子的過程。
八句簡單的唱詞,卻刻畫了一位母親的用心和慈愛。
特別是
“兒未露齒娘先笑,兒未啼時娘先驚”
這一句,一位把孩子掛在心尖的慈母形象,呼之欲出。
我們每個人,都深深地沐浴了母愛的溫馨、幸福;我們每個人,也都對兒女付出了深厚的溫暖的慈愛。愛與被愛,讓我們生命豐盈。
“母親”是最親切、最真實、最溫馨的稱謂;
是親情最完美的體現;
是感恩最真切的流露。
只有離開了“母愛”才更深深地懂得:
母愛如海,無窮無盡;
母愛如霖,滋潤著每個兒女的心。
因為有愛,所以人生無懼,因為有愛,所以內心溫暖。
詩人惠特曼說過,全世界的母親多么的相像!他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
這就是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