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島位于沅江市西北,地處西洞庭與南洞庭交界處,面積約120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一大內陸湖島。隨著《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獲批,環洞庭生態經濟圈旅游開發提上日程,赤山島作為區域內四大旅游引擎項目之一,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神奇的湖中寶島
赤山島四面環水,山巒起伏,植被繁茂,保存有洞庭湖區最為完好的自然生態系統和最具特點的湖區歷史人文風物。赤山島的風物可以用一個“奇”字來概括。一是它有神奇的傳說。相傳當年秦始皇修長城,用神鞭“趕南山塞北海”,赤山島就是在趕山過程中遺落在洞庭湖的。另外相傳春秋時期,范蠡、西施在越滅吳之后隱歸于此,留下了一段美麗動人的傳說;自唐代起,赤山島又被稱為蠡山。二是赤山島有廣為傳頌的“三奇”(即奇人、奇樹、奇石)。“奇人”是指世界上最高的女性曾金蓮生長在這里,身高2.42米,目前全球女性還沒有超過這一高度的。“奇樹”,即生長在島上一個山坳里的一棵2000多年樹齡的古樟樹,奇特之處在于樹齡古老外,樹心長出一株年逾百年的臘樹,故稱之“樟抱臘”。“奇石”則是“樟抱臘”古樹附近發現的一件十萬年前洞庭先人用過的三棱尖狀舊石器 。它的發現,將洞庭湖區文明史往前推了十萬年。三是赤山島有奇景。赤山島島中有湖,湖中有島,山水奇異,魅力無窮。清嘉慶年間即匯總有明月澄灣、駿馬臨江等赤山八景,歷代文人騷客多有吟誦。
獨有的區位優勢
赤山島西鄰常德漢壽縣,隔水北望益陽大通湖、南縣,是環洞庭湖經濟圈中的核心區域之一。赤山島水陸交通便捷,省道204線南北向貫穿全境,往北至南縣、往南至益陽城區僅40分鐘車程。水路經洞庭湖、資江、澧水可至岳陽、長沙、常德、邵陽等地。建設中的益南高速和沅江至菁華鋪省道將從南北兩個方向進入。
隨著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建設,域內的旅游開發也越發重視。在《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旅游產業發展規劃》中,赤山島被定義為生態旅游島,國家旅游度假區,同時也是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旅游產業四大引擎項目之一。依托南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重點建設赤山生態旅游島,發展生態旅游、特色運動、鄉村休閑、森林休閑等旅游項目。空間布局結構規劃為“兩橫兩縱”的空間格局,其中赤山島位于最為核心的經濟發展主軸上。作為重點發展區域,赤山島上的南嘴鎮規劃為交通樞紐。利用赤山島的自然優勢,發展森林公園度假療養、湖島觀光休閑、文化考古旅游。
豐富的旅游資源
赤山島是中國最大內陸湖島,洞庭湖文化高地,森林生態資源豐富,本身就具有比較大的賣點。另外,赤山島上生態環境優良,文化底蘊深厚,湖灣景色優美,生態與人文景觀相結合好,“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湖島一體”,適宜構建較為完善且能體現濃郁洞庭湖風韻的特色生態休閑與文化休閑旅游產品體系,具備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生態文化旅游島的條件。太陽島游艇產業作為沅江的特色產業,結合赤山島內陸第一湖島的定位,做大做強游艇產業,引導游艇生活,可以將其打造成一個特色旅游度假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