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普寧
美麗校園
曲尺樓記
《曲尺流韻》是普寧二中學生作品集,母校領導囑我寫點文字作為后記。我收到《曲尺流韻》書稿,倍感親切,不用看內文,單是書名,即刻就會想起了母校的曲尺樓,于是宛若時光倒流,昔日再來,十幾年前在二中求讀的一連串記憶如電光火石般一一重現眼前。
每一所校園都有一處標志性的景觀或者建筑,如果說北京大學有未名湖與博雅塔,那么普寧二中無疑則首推曲尺樓。曲尺樓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風格的古典樓房,黃墻黑瓦,中式屋頂,西式水泥柱,因呈折尺形故名。這座蘊含深厚人文歷史底蘊的古典教學樓,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二中優秀學子,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凝結著海內外學子的深情厚誼。幾乎每一位二中學子提到母校,都會提到曲尺樓。
記得2015年12月8日,我在泰國參加旅泰普寧二中校友會舉辦的聯誼會,在曼谷的三皇府大酒店,旅泰普寧二中校友會會長張漢光學長在致歡迎詞中特別提到:“憶往昔,我們二中求學,曲尺樓頂剪燭談心,風華正茂;畢業后,為了前程各奔西東……”漢光師兄當時已經七十多歲,但是一提到母校的曲尺樓依然充滿了眷戀之情。因此,母校這本學生作品集的書名叫《曲尺流韻》,讓每個二中學子都倍感親切。
我捧讀《曲尺流韻》,為學弟學妹們稚嫩而真誠文字所感動。曾經,我也在曲尺樓下漫步,與他們有著同樣的思想、情感、追求。讀著這本書,仿佛看到了求學時的自己。在書中,學弟學妹們不惜筆墨,用文字抒寫情懷,當中有對祖國的熱愛、有異地求學對家的眷戀與思念,還有著日常學習、生活的感悟,更難得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學弟學妹們還有了對虛擬網絡世界的理性思考。洋洋灑灑,兩百篇文章近二十萬字,全面體現了新一代普寧二中學子的颯爽的精神風貌與追求。掩卷,在回味學弟學妹們的文字的同時,突然想起了當年二中求學之時萌芽的那個文學夢。
我從小就喜歡文字,這大約得益于當教師的外公。在我伢伢學語的時候,外公就開始教我識字,因此相對于其他同齡人來說,我認字早、識字多。因為識字,所以過早地沉湎與文字虛構的世界里。在讀小學的時候,當其他同齡人立下志愿要當醫生、解放軍叔叔,或者要當一名人民教師的時候,我卻堅定地說,我長大了就是要當一名作家。
1994年,我從廣太中學考到普寧二中,在曲尺樓下,繼續自己的文學夢。我高中時在萃光樓就讀,曲尺樓就在世平樓旁邊。盡管曲尺樓只有兩層,但是她含蓄、典雅,仿佛一位睿智的哲人,沉默無語,卻又闡明無限禪機。記得當時曲尺樓旁種植有金鳳花樹,每到花開時節,一簇簇,燦若云霞。我喜歡傍晚的時候在曲尺樓下徘徊,此時校園空寂,曲尺樓下一片安寧,我拿一本書坐在一樓的走廊,背倚水泥柱認真閱讀,如果是夏日,偶爾還有一絲涼風拂面而來,最是愜意,我當時許多文章靈感的所得,均來自曲尺樓。
我在二中的求學時期,正值普寧經濟發展的高峰時期。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普寧憑著服裝、煙草、藥材三大行業迅速崛起,在經濟大潮涌動之中,成為潮汕地區經濟發展中一顆閃爍明珠。也是在這個時候,普寧當地的文化發展也達到了一個高峰,記得當時這個小小的縣級市擁有《普寧文藝》、《弄潮兒》、《普寧報》、《潮汕西部文學》、《普寧青少年報》、《紅綠燈》、《鐵峰詩刊》等一批報刊雜志,雖然都只是內部發行的刊物,但是為當地的文學愛好者提供了廣闊的發表空間。處在這股文學熱潮之中,身在校園的我經常為這些刊物寫稿,在高中的時候就開始夯實了文學基礎。因為有這個基礎,大學畢業以后,我先后均輕而易舉地進入了廣州幾家文化類的雜志社,并很快就支撐起一個文化專欄。多年來,通過正規的出版社,我出版了13本屬于自己的文學專著,摘取了廣州地區最高文學獎——廣州文藝獎,實現了自己兒時作為一個作家的夢想。
提起自己的這段舊事,只想與各位喜歡文學的學弟學妹共勉:夢想需要堅持,更需要努力追尋!《曲尺流韻》一書,學弟學妹們的文學才華已經顯露,我想如果當中有人愿意堅持,在當前文化建設發展的重要形勢下,完全可以在文學方面做出一定的成績。
一向以來,文學因為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而備受冷落,近三十年來每年的高考志愿報考中,文科院校均備受冷落。“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口號更是曾經一度叫得響亮。數理化很實用,這是無可否認的,而文學洗滌靈魂,超越功利的精神性價值則很少被人注意到。文學作品來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通過文學的熏陶與滋潤,可以培養一個人的人文氣質,能夠讓內心更加堅強。對于我來說,文學更是一種信仰,為我打開了一個可以讓精神和靈魂自由遨游的世界。記得在求學時期,有時苦悶了,我會借文字遁入文學的世界遨游,出來工作了,碰到困擾,學會了淡然處之,穩步前進。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一直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文化建設大多作為附設甚至被忽略。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經濟獲得快速發展,我國人民在滿足了物質需求之后,文化建設正逐漸被重視,“文化大省”、“文化強市”與經濟建設的口號一齊提出。2012年11月份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十八大會議,會議報告提出了“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說法,而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更是讓冷落的文壇熱鬧起來,吸引了國人眼光。
時勢所趨,文化建設在中國當前的發展中將越來越重要,我的學弟學妹后經過幾年的勤奮苦讀之后,將迎來這個發展契機,而《曲尺流韻》讓我看到希望的所在——他們有著扎實的文字基礎、敏感的心靈、向上的活力、擔當的責任心,必定在下一輪的文化建設中擔當大任,為母校爭光!
《曲尺樓前無限情》:作者黃劍豐
出生于廣東省普寧市,青年作家、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潮人海外聯誼會理事、廣州市青年作家協會副主席 、普寧二中校友。出版有《流光飛舞》、《星空下的囈語》、《書劍飄零》、《白云深處》、《云山雅客》、《泥心漫蕩——王增豐漫塑作品漫談》、《我在等待一個人》、《戲說》、《故鄉是潮汕》等書以及編有《伯牙祭墳》、《情斷昆吾劍》等戲曲劇本,主編有《姚璇秋潮劇藝術評論文選》和《璇秋雅范——姚璇秋從藝65周年畫冊》。曾獲廣州市白云區第二、三、四屆文化精品獎,第七屆廣州文藝獎。2012年獲得廣州白云區五一勞動獎章。
遇見普寧
一起分享家鄉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