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是魯迅先生在1921年寫的一篇短篇小說,估計大家小時候都有背過這篇課文吧。這篇文章雖然創作于近百年前,可是在今天讀起來依然令人感慨萬分。長大后的世界和小時候的世界有著太大的差距,很多小時候的玩伴在長大之后也逐漸變得生分起來,相互之間沒了兒時的友誼,只剩下了看似熟絡實則生冷的客套,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感覺吧?
那么《故鄉》中的閏土最后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閏土的后代現在又過的怎么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閏土可以說是魯迅筆下除了孔乙己之外最出名的一個人了。閏土的本名叫章運水,是真實存在的一個人,并不是魯迅虛構的。閏土的父親叫章福慶,是魯迅家也就是周家的一名幫工,閏土的母親則是魯迅的乳母。可以說章家和周家的關系是十分親密的,所以魯迅小時候經常能見到閏土,兩個年齡相仿的人也經常一起玩耍,魯迅對閏土的記憶很深刻,直到二十多年后還記著這位當年一起玩耍的小伙伴閏土。
然而人總是會長大的,長大后的魯迅有各種各樣的煩惱和憂心。同樣的,長大后的閏土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境。閏土的父親去世的比較早,在父親去世之后閏土就成了家中的頂梁柱。為了維持家庭的生計,閏土接替父親繼續給周家幫工。因為閏土家中也有五六畝田地,再加上在周家幫工掙到的錢,閏土家的日子雖然過的比較艱難,但是總體來說還過的去。
到1919年年底的時候,魯迅在北京站穩腳跟后,在八道灣胡同買了所房子,把母親和弟弟都接來了。因為周家老宅已經沒人了,也不需要幫工了,所以就把閏土辭退了。失去了幫工的這份工資,閏土家的日子過的就更艱難了。而且閏土家的子女又多,想要養活這么一大家子人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所以閏土就更加努力的干活,自己田里的活干完后,還要到處去打零工掙錢補貼家用。
晚年時期的閏土生活過的并不好,可以說是生活非常艱苦。本來閏土家里還是有好幾畝田的,就算失去了周家的幫工工資,也能夠勉強糊口養活家人??墒窃?934年的時候因為一場大旱地里莊稼絕收,又有人上門來逼債。閏土家可以說是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迫不得已之下閏土只好把家里的幾畝田地賣了應急。失去了田地的閏土可以說是一無所有了,這也是當時大部分農民的常態。
沒有了田地,閏土只能租別人家的田來種,再到處去打工掙錢養家。然而當時的工作并不好找,經常好多天都找不到活干。長期的勞累對閏土的身體影響很大,導致他的背上生了大瘡,可是閏土家里十分窮困,沒有錢去醫治只能靠身體硬撐,這無疑是非常痛苦的。最終在1934年閏土因病去世,享年57歲。閏土去世的消息傳到魯迅耳中時,魯迅也非常的悲痛。
閏土去世之后,他的后代和周家還是有聯系的。閏土的孫子名字叫章貴,也就是《故鄉》里水生的兒子,他和周海嬰之間的關系也非常要好。章貴因為小時候家里窮,所以也沒有機會讀書。在解放后章貴參加掃盲班自學成才,也發表了不少作品。在1982年的時候,章貴還當上了紹興魯迅紀念館的副館長。雖然閏土的晚年過的很悲慘,但是他的后代過的還是非常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