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辟謠
本欄目由謠言過濾器 × 北京大媽有話說聯合推出,每周六準時放送,專為中老年人查證辟謠。
高血壓患者不會得低血壓?
近日,患有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的73歲的王婆婆稱,自己血壓、血糖控制得不錯,可前天早上突然犯暈,本以為是高血壓加重了,可醫院診斷是體位性低血壓合并餐后低血壓引起。明明是高血壓患者,為什么會得低血壓呢?
圖源于網絡
許多高血壓患者都會認為,患了高血壓就不會得低血壓,其實這是個誤區。體位性低血壓合并餐后低血壓在高血壓患者身上并不罕見,尤其在老年人群體中更為常見。
下面,我們科普下這兩種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
身體從躺起變為立起或頭部傾斜大于60度時出現的血壓變化,從而導致的腦缺血現象。舉個例子,很多人蹲久了,猛的一站起來基本都會有點頭暈,這種情況基本上就是體位性低血壓引起的。
為什么會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呢?
1、有效循環的血量減少了;2、自主神經對血管調節功能下降;3、某些藥物的應用,如利尿劑呋塞米、氫路噻嗪等;4、血管擴張藥、中樞鎮靜劑、抗抑郁藥等也可能會導致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餐后低血壓
餐后2小時內測量血壓,收縮壓與餐前比較血壓下降超過20mmHg。有些患者雖然血壓下降輕,但卻出現心腦缺血癥狀,如心絞痛、眼前發黑、口齒不清等,也屬于餐后低血壓。
為什么會發生餐后低血壓?
1、吃東西時熱刺激作用于胃腸道黏膜,使血管擴張;2、食物中的淀粉分解為葡萄糖,使活性肽分泌增多,引起內臟及全身血管擴張,或餐前收縮壓不低于100mmHg,餐后低于90mmHg。
特別要注意的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病、自主神經功能損害、癱瘓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最容易發生餐后低血壓。
建 議
由此可見,不要以為患有高血壓就不會得低血壓,同時,家人也要多留意家里的老人,如有出現異常情況,最好到醫院進行檢查。
喝蜂蜜可潤腸通便?
最近,網上某些賣家宣稱,蜂蜜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這種說法靠不靠譜呢?
圖源于網絡
事實上,這種說法是不靠譜的。
蜂蜜主要是兩大成分,第一個是葡萄糖,第二是果糖,這兩個成分各占一半。對于葡萄糖與果糖來說,人體會對它進行消化與吸收,也就是說蜂蜜到達小腸之后,其實就已經被吸收掉了,因此蜂蜜不太可能產生滲透性或刺激性的瀉下,這樣一種常規的通便作用。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脾胃病科杜副主任醫師稱,早上起床喝一千到一千五百毫升的水,大概有三分之一患者可以達到通便效果。同時,杜醫師還提醒大家,便秘并非一日而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尤為重要,如果出現不適,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專業的治療,才能盡早擺脫便秘困擾。
所以,蜂蜜并不具備潤腸通便的效果,想要潤腸通便,還是多喝水吧。
人老了就會駝背?
駝背不分老少,現在許多小學生由于不注意坐姿,駝背傾向越加嚴重,而老人更不用說,甚至有些老人的背快彎到90度了。那么,人老了是一定會駝背嗎?駝背又有什么危害呢?
圖源于網絡
駝背是指多個椎體骨質疏松伴骨結構改變的表現,其危害會使老年人的心肺功能收到一定的影響。腰背部疼痛是椎體骨質疏松骨折最常見的癥狀,輕微的外力即可導致椎體壓縮骨折,例如打噴嚏和用力排便等。嚴重時還可以出現脊髓神經壓迫的癥狀,表現為胸悶、腹痛腹脹、下肢麻木疼痛等。骨質疏松是駝背的元兇,最重要的治療措施就是進行系統的抗骨質疏松治療。
老年人如何預防駝背呢?
1、加強營養。補充一定的鈣質、維生素D、蛋白質和錳、鐵、鎂元素等。
2、增加戶外活動。如慢跑、晨練、練太極拳等體育活動。
3、合理選用抗骨質疏松藥物。
梅梅的話
最后,梅梅準備了幾點關于上述低血壓的建議給大家。
如何避免體位性低血壓呢?
1、起身站立時動作放慢點,變化體位時動作也要慢一點。
2、盡量減少臥床時間,也就是說別老躺著玩手機,起來活動活動。
3、在醫生的建議下,盡量避免使用可能加重體位性低血壓的藥物。
如何避免餐后低血壓?
關鍵還是在于聽醫生的話,保持血壓在標準范圍內。尤其餐前血壓過高的話,可以導致更嚴重的餐后低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