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買房的時候,都會仔細的看好戶型,要朝陽的、要通透的、要采光好的、要通風的。
可是今天這個屋主,偏偏來點不一樣的,挑了個爛戶型來住。
改造前
· 改造前的“爛戶型”
屋主:Xu 先生一家。標準的三口之家,夫妻二人都在文化創(chuàng)意領域工作,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
面積:120㎡
空間類型:閣樓
戶型:兩室一廳一衛(wèi)兩廚
改造前的房屋陰暗、逼仄。
到底罪魁禍首是誰?
原來有個簡單粗暴搭建在客廳內(nèi)的二層儲物平臺,擋住了光線。
為了改變采光和通風條件,設計師和屋主選擇將房子的大部分非承重部分拆除,重新規(guī)劃空間。
改造后的客廳,保留了正對大門的承重墻柱,把表面鏟除打磨后直接上涂料,并將墻柱的陽角處倒為圓角,避免不必要的磕碰。
進門左側(cè)4米的挑高空間,根據(jù)一家人的的生活習慣,設計師將中西廚一分為二,搭建了一個錯層的中廚區(qū)。
同時考慮到了廚房的收納需求,將下方做成一個巨大的收納空間, 把不規(guī)則的高度缺陷化為優(yōu)勢,巧妙地利用了立體空間。
客廳的大部分軟裝都選用了古樸的木質(zhì)家具,多為舊上海時期的流行樣式,“家里的大部分古董家具,都是我們夫妻從戀愛到現(xiàn)在慢慢淘來的,老舊物件往往具有獨一無二的美感?!?/p>
?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法式書櫥、摩登風的餐邊柜......這些有年頭的收藏,都是xu一家人關(guān)于家的記憶。
?墻上吸引眼球的油畫出自xu父親之手,不管是畫作的色彩還是氣氛,用來搭配眾多古董家具都很合適。
餐廚區(qū)域位于進門右側(cè),很明顯為了采光和舒適度在顏色和細節(jié)的處理上精致了很多。
廚房的天窗內(nèi)側(cè)直角被直接敲掉,墻頂面的交界處也特意做了弧形處理,緩和了過多的直角線條帶來的鋒利感。
1㎡也不浪費的操作就是:中西廚分離留下的富余位置用來放洗衣機,配合露臺的使用,位置剛剛好。
廚房側(cè)邊的迷你露臺是屋主太太最喜歡的區(qū)域,這里沒有圍作陽光房,而是將原本的隔墻替換為L型玻璃隔斷,引光與景入室,還多了一個放松納涼的地方。
· 露臺改造前后
客廳沙發(fā)墻的背后藏進了主臥、兒童房和衛(wèi)生間三個空間。改造前的墻后挑高區(qū)域,下層是衛(wèi)生間,上層作為閣樓使用。
設計師選擇將原衛(wèi)生間整體向外推,剩余空間分割為上下兩層作為主次臥的兩個衣帽間:
從沙發(fā)后的右側(cè)門進入主臥,通過樓梯上到衣帽間;
左側(cè)木門則通往次臥女兒房內(nèi),兒童房的衣櫥正好位于分隔后的成人衣帽間下層,通過空間再規(guī)劃巧妙地解決了收納問題。
天窗使改造后的臥室采光“重獲新生”。
屋內(nèi)所有斜頂與墻立面交界處都做了弧形處理,整個空間更“溫柔”了一點。
和主臥相同,兒童房也利用了閣樓的優(yōu)勢,通過天窗優(yōu)化采光,天氣好時還能打開天窗。
淡粉色墻面與兒童空間所需的活潑氛圍完美貼合。墻角的兔子燈則是xu女兒的手工作品,女兒自己十分喜歡,就從老房子里“繼承”過來了。
3米多高的挑高空間,設計師在天花板部分采用了弧形穹頂?shù)脑O計,燈具使用的是上世紀二十年代上海學校用的玻璃吊燈,復古又別致。
50%的白色作為基礎色使用,藍色和黃色銅鏡形成視覺互補色,頂部的橙色則作為藍黃之間的過渡,視覺上既有沖擊又有融合。
下次不要再怪戶型爛了
優(yōu)秀的人總是能住上最適合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