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一種動物是什么性別,那么它終生都是什么性別。而轉化性別的能力貌似只有在動漫或者是科幻片中才能看到,但實際上在自然界中有些動物是可以轉化性別的,科學家稱這種現象為序列性雌雄同體。
金頭鯛
在魚卵孵化時,所有的金頭鯛個體都是雄性,而當它們長到一定年齡,就會根據重量、荷爾蒙和群體因素等條件的不同,選擇是否變成雌性。
小丑魚
小丑魚是按族群生活的,幼年時期沒有性別之分。但為了繁衍后代,會有一只小丑魚主動變成雌性,其余小丑魚則變成雄性,繁衍后代。如果這個雌性小丑魚死了,那么族群里剩下的雄性小丑魚會有一只自動變成雌性,以此循環。
黃鱔
黃鱔是我國南方常見的一種魚。初生的黃鱔達到第一次性成熟,全部都是雌性的。當完成第一次繁殖后,進入第二次性成熟時,黃鱔的性別就由雌性轉變為雄性。黃鱔是我國南方常見的一種魚。初生的黃鱔達到第一次性成熟,全部都是雌性的。當完成第一次繁殖后,進入第二次性成熟時,黃鱔的性別就由雌性轉變為雄性。
海洋蚯蚓
在一種海洋蚯蚓中,如果兩只雌性相遇了,那么個頭比較小的那只會漸漸轉變成雄性,化身為“丈夫”。當然,如果后來“丈夫”的個頭又超過了“妻子”,它們的“夫妻”角色又會進行轉變。總之就是,誰個頭小,誰就做“丈夫”。
經過40多年的研究,科學家對于序列性雌雄同體現象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仍無法對序列性雌雄同體的罕見性做出合理解釋。
在耶魯大學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資助下,耶魯大學研究人員對這個現象進行了研究。他們表示,序列性雌雄同體生物30%的生命將花費在變性過程中,但是其仍能保持種族的數量。這項研究表明,對于絕大多數動物來說,改變性別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和能量,因此其無法改變性別。
本文來自: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