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19年印度出口大米超過1200萬噸,繼續超過泰國與越南,成為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同年,泰國的稻米出口量為1100萬噸排名第二,越南出口約610萬噸位列第三。印度的大米,主要出口到中東與非洲,然而亞洲東部進口印度稻米數量很少。
可能很多人會感到好奇怪,既然印度香米和泰國香米既好看有好吃,煮出來的米飯顆粒分明且香氣迷人,市場上的售價更是高達幾十塊錢一斤。那么既然印度香米和泰國香米有這么多的有點,為何我們國家不大量引進種植呢?
其實不引進是有原因的,主要是這些香米不是很適合我們中國人的口味,并且種植條件也不允許,要知道我們國家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之一,在水稻種植技術方面可以說是世界一流的,袁隆平院士培育出的雜交水稻也是世界上產量最高的水稻。所以印度香米、泰國香米適不適合中國只有我們自己說了算,即使國外的香米再香再貴要是不適合中國的國情需要也不會得到種植和推廣。
稻米主要分為秈米、粳米及糯米三個品種。秈米呈細長形,米色較白,透明度比其他種類差一些。煮食秈米時,因為它吸水性強,膨脹程度較大,所以出飯率相對較高,煮出來的米飯軟韌有勁而不粘,食味細膩可口,因此非常適合我們南方人做主食。在我們國家南方地區種植的基本就是秈米,印度香米和泰國香米也同屬于秈米,只是它們體形比較長和香味比較濃。
粳米米粒谷粒多呈橢圓形、米粒豐滿肥厚,黏性較強、脹性小。顏色蠟白,呈透明或半透明,質地硬而有韌性,煮后粘性油性均大,柔軟可口,但出飯率低,并且粳米產量遠較秈米為低。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以北方為多,常見的有東北大米、珍珠米。目前全世界有二分之一的人口以之作為主食。
糯米與秈米、粳米有所不同,糯米是糯稻脫殼的米,秈米、粳米則是稻子實脫殼的米。糯米呈不透明的白色,由于糯米更富有黏性,不易消化,所以不能作為主食來食用,常被用以制成風味小吃,粥、糯米丸子等來食用。
泰國香米是原產于泰國的長粒型大米,是秈米的一種,泰國香米主要出產于泰國東北部。因其香糯的口感和獨特的露兜樹香味享譽世界。泰國香米最有名的就是茉莉香米,并且泰國茉莉香米的制定標準也是最為嚴格的,這也是泰國香米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泰國茉莉香米”的質量標準,堪稱是最嚴格的稻米生產標準:標有“泰國茉莉香米”稱號的大米純度必須達到92%,即由“茉莉花米”或“香米15”兩種大米與其他低級大米混合后,前者所占比重不少于92%。除此以外,潮濕度不能超過14%。正因為有了嚴格的質量把關,才能獲得好的市場。
那么就有人會問,既然泰國香米那么好為何不引進種植?其實也不是沒有種植過,只是效果不理想,引進種植的根本比不上我們自己種的雜交水稻好,所以不得不放棄。
泰國香稻只有在原產地才能表現出最好的品質,特殊的生長條件,尤其是香稻揚花期間,那里涼爽的氣候,明媚的日光,及水稻灌漿期間土壤中漸漸降低的濕度,對香味的產生及積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實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泰國香米并不適合我們大多數中國人的飲食口味,并且很多人認為泰國香米只是個做炒飯。泰國香米進入中國是在改革開放時期,由于只在高檔的西餐廳里以“洋炒飯”的身份出現,由于泰國香米生長非常快,淀粉含量高,所以煮出來的米飯不粘軟,特別適合做炒飯,再加上泰國香米特有得香氣,所以非常受歡迎。
泰國香米比較硬,不易于營養的吸收,泰國香米在口感、營養當面無法和國內大米相比的。老話說的好“一白遮百丑”,因為泰國香米的形狀和特有的香味掩蓋了口感上的不足,所以泰國香米對那些在米飯口感上沒有追求的國家來說必然是首選,但是在我們這種會吃的國家來說,自然就不那么重要了。
印度香米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大米,香味口感獨特,印度的優質香米主要用于出口,而本國所吃的大米則是次一些的大米。
印度香米比我們常見大米更長。相較于我們平常吃的大米,它們的個頭更加長,它們的平均長度為7.45毫米,是普通大米的2-3倍。所以香米的長度就是我們辨別印度香米和普通香米最常用的方法。
印度香米的長度跟本身生長地區的氣候環境也有著很大的關系。印度地區靠近赤道,天氣會比較炎熱,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印度香米由于長期生長在高熱量地區,并且常年多雨再加上特殊的性質種植技術,所以就形成長出了細細長長稻米。
印度香米除了有獨特的外形外,還具有獨特的口感,這也是印度香米的魅力所在。印度香米所含有的2-乙酰-1-吡咯啉(AP2)的化學物質是普通大米的12倍,這也使得印度香米具有比其他大米更濃郁的香味,所以有很多人喜歡印度香米就是喜歡它的身上散出的一股迷人香味。
但是印度香米也有缺點,由于生長周日過快,并且在生長期間長期吸收高熱量的陽光,導致印度香米缺乏黏性,煮出來的米飯顆顆分明,吃起來比較干,所以非常不適合做白米飯。由于印度人不喜歡吃白米飯,所以他們都會對煮好的米飯進行二次加工,用來做炒飯或者加入咖喱和其他菜肴做拌飯吃,這種飲食方式不適合我們。
可能有很多人會人為印度香米又細又長,并且還是香米出口大國,所以印度香米的產量一定很高,其實真實不是這樣的。印度香米由于品種的問題,再加上特殊的生長環境使得產量很低,所以畝產量也只有一般900斤左右,而我國的雜交水稻每畝產量都能達到1250斤。
我國又是大米的消費大國,六七十年代還出現大饑荒,所以印度香米自然無法滿足我們的需要,再加上我們耕地本來就有限,必須拿來種植產量很高的糧食作物。
很多人一直都以為美國是世界上耕地最多的國家,但是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全球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印度,耕地面積約為15646.3萬公頃。美國的耕地面積為15226.25萬公頃,也只能排在印度的后面。
雖然產量低,但是印度耕地多,所以香米出口多也是正常。那么既然印度耕地那么多,為何還有那么多人吃不上飯呢?并且寧愿出口也不給自己國民吃?
印度是個土地私有的國家,而印度超過7成的土地,都掌握在富有的高種姓手中,他們人數并不算多,卻占據著絕大多數的良田。再加上國際上印度香米非常受歡迎并且價格還高,所以為了賺錢肯定優先出口。
由于“種姓制度”的存在,高種姓人根本不在乎低種姓的死活的,所以能不能吃的飽不是他們所關心的。印度農民也想吃上好的香米,因為地不是自己的,所以種什么吃什么不是由自己說了算的。
寫到最后簡單總結一下:我國之所以不大量引進印度香米和泰國香米種植是根據我們自身需求和種植條件決定的。印度香米和泰國香米的口感沒有我們自己的雜交水稻好這是其一,其二是我們沒有這些香米生長所需的環境,種出來的香米沒有那么香和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