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市縣教育局,開發區教育衛生局: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中小學生創造一個平安、健康、文明、和諧的學習環境,保證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根據教育部《關于在全國中小學開展創建和諧校園的意見》(教基[2006]23號),現就在我市中小學開展創建和諧校園活動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與目標任務
創建和諧校園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創建工作,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遵循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堅持以人為本,建設 “平安、健康”的校園環境、“文明、民主”的校園文化,充分調動廣大師生、家長和社區的積極性,共同推進和諧校園創建活動的開展。
和諧校園創建活動的目標和任務是:做到師生和校園安全、健康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機構基本完善,校園安全衛生設施達到國家規定要求,師生的法制觀念、安全防范和衛生保健意識進一步增強;校園刑事治安案件和安全衛生事故的發生次數顯著下降,重大刑事治安案件、重大安全事故、重大食物中毒和傳染病流行得到杜絕;校園秩序井然、環境優美,以育人為本的校園文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校園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師生良好的道德風尚、和諧的人際關系基本形成。努力使學校成為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一代新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創建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諧校園。
二、創建活動的主要內容
(一)創建“平安校園”
1、建立健全安全衛生管理機構,完善安全衛生管理制度
學校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建立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學校安全、衛生管理機構,配備專(兼)職保衛人員和衛生人員(保健教師);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明確管理職責;完善突發事件處置的工作預案;落實預防安全事故、公共衛生事件措施,實行責任追究;建立暢通的信息傳輸渠道和嚴格的信息上報制度。
2、加強安全衛生設施建設,保障學校安全衛生基本條件
學校的教室、宿舍、食堂、廁所、圍墻等校舍用房、建筑物和用水、用電、用氣、鍋爐等設施、設備要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積極推進改水改廁,推廣以生態技術為核心的糞便無害化處理;校園及周邊各類安全基礎設施完備,標識清楚醒目;城市學校和有條件的農村學校要在重點部位安裝報警、視頻監控設施,建成以“校園110”指揮中心為樞紐,集人防、物防和技防為一體的校園治安防控體系。學校要密切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定期自查、檢查校舍和安全衛生設施工作,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盡快解決。
3、強化安全與健康教育,提高師生安全衛生防護能力
學校要加強對師生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切實提高教育的實效性和有效性;要把安全與健康教育納入教學內容,要有一定的課時保證,要定期開展自救自護的實際演練;使師生員工法制觀念、安全防范能力、衛生保健意識、自我保護和心理調節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維護學校安全衛生成為師生自覺行動。
4、嚴防重大事故發生,提高師生安全感
門衛要切實負起責任,做好外來人員登記,學校要堅持治安巡邏,抓好校園報警點或警務室的建設,嚴防不法份子侵入校園;加強學校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安全工作,確保師生飲食安全衛生,預防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及時化解師生和學生間矛盾糾紛,防止惡性事件和群體性事件的發生;積極配合公安機關嚴厲打擊侵害師生人身財產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嚴防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事故發生。
(二)創建“文明校園”
1.全面開展校風、教風、學風建設
要在規范辦學行為、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遴選和集成社會的先進文化,弘揚主旋律,大力營造優于社會環境的獨特氛圍,使教育和引導體現在細微之處,體現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相互關懷和關心之中,體現在班級、團隊組織的溫暖和鼓勵之中,體現在高年級同學對低年級同學的愛護和幫助之中。
扎實開展師德教育,建設熱愛學生、為人師表、教書育人、鉆研教法、不斷探求的優良教風,倡導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學習生活,及時鼓勵學生的進步,及時發現解決每一個學生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讓學生在校園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
落實好《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建設勤奮努力、積極向上、認真誠信、充滿興趣、樂于探究的良好學風,倡導學生把準備為祖國和人民做貢獻作為學習的目的,把對知識的興趣和追求作為學習的動力,愛動腦、勤動手、上好每一節課、完成好每一次作業。認真抓好班級和團隊工作,建設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快樂和諧、健康向上、爭做主人的良好班風,倡導營造充滿正氣的濃厚氛圍,引導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他人的事情幫助做好,集體的事情一起做好。
2、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要尊重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既體現知識性、科學性,更突出趣味性、娛樂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校園文化活動。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七一”建黨紀念日、“十一”國慶節及教師節等重大節慶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殺”等國恥紀念日,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利用入學畢業、入隊離隊、入團、成人儀式等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堅持每周一次的升國旗儀式。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重視課間特別是大課間體育活動。保證共青團、少先隊每周的活動時間和條件,注重教育教學活動與團隊活動有機結合。強化課后科技、藝術、體育、娛樂活動,廣泛組織多種類型的興趣小組和學生社團活動,每學年都應組織體育運動會和各種形式的藝術節、科技節及讀書、讀報、演講等活動,積極推廣優秀少兒歌曲,開展多種形式的歌曲演唱活動。
3、重視校園綠化、美化和人文環境建設。要以校園環境建設為手段,以校園美化為主要表現形式,通過對學校物態環境(校門、圍墻、教室、走廊、操場等)的整體美化設計以及綠化、凈化,充分利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使校園內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體現教育的引導和熏陶。要對校園人文環境進行精心設計,學校的校訓、校歌、校徽、校標等設計要體現學校特點和教育理念,要建好校史陳列室。要充分利用板報、櫥窗、走廊、墻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體現教育理念,如懸掛革命領袖、英雄人物、勞動模范、科學家、藝術家等杰出人物的畫像和格言,制作、設計介紹家鄉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建設成就的圖片和文字,繪制、創作引導學生勤奮學習、健康生活、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卡通人物形象等,特別是鼓勵、展示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有條件的中小學要發揮校園廣播站、電視臺和網絡的作用,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注意了解和掌握社會文化動態,高度重視各種流行文化對中小學生的影響,及時發現、研究中小學生的文化熱點,積極引導,有效地抵制粗口歌、不健康口袋書、非法彩票等不良文化。
4、開展好“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
要把集中活動與經常性的校園文化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促進民族精神教育貫穿在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滲透到中小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要從本地實際出發,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資源,既可以突出“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民族精神內涵的某一方面,并進一步具體化;也可以選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青藏鐵路建設精神等體現民族精神的一種精神,并結合歷史故事和人物生動活潑地進行。特別要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內容有機納入到“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主題教育活動之中。
5、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著力構建人格上平等、交互活動中民主、相處氛圍上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使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
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受教育的權利、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尊重學生的隱私權、尊重學生的發展權。要真誠信任學生,包括相信學生有自我管理能力、相信學生有自我發展能力。要深入了解學生,包括了解所任班級每名學生的自然情況、了解所任班級學生的生活及學習現狀、了解學生群體的階段性思想傾向和關注熱點。要認真研究學生,包括研究學生的個性特征、研究學生的學習狀況。要嚴格要求學生,
包括嚴格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對學生的要求嚴而有度、對學生的要求嚴而有別。要熱情幫助學生,包括幫助學生走向成功、幫助學生走出失敗,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要悉心愛護學生,包括關心學生的身體健康、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切實維護學生利益。要正確評價學生,包括要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要用發展的觀點評價學生、要重視過程評價。
三、創建活動的組織領導
1、我局將根據省教育廳的要求,制定大連市“平安校園”和“文明校園”的建設標準并組織評估,對通過“平安校園”和“文明校園”評估的學校,將由我局命名為和諧校園。各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本通知要求,對照標準,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訂創建規劃和實施方案,做到組織健全、方案落實、措施有力、人人參與,積極推動創建活動的開展。要認真調查了解本地內中小學校存在的問題,研究具體措施,加強指導,及時解決。
2、學校是和諧校園創建活動的主體,學校校長要對創建工作負總責,建立學校領導直接抓,各部門緊密配合,全校師生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要做到有規劃部署、有具體方案、有人員具體負責、有檢查落實的工作機制。要加強與家長、社區聯系,爭取他們的參與和幫助,共創和諧校園。
3、各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抓好一批創建活動的先進典型,及時總結經驗,采取多種方式,積極開展創建活動先進經驗的總結交流與推廣工作,以點帶面,全面推進創建活動。
四、創建活動的實施
我局根據國家教育部《關于在全國中小學開展創建和諧校園的意見》(教基[2006]23號)、《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教基[2006]5號)以及《大連市中小學新型師生關系教師行為準則》(大教[2002]21號)制定大連市中小學創建平安校園評估標準、大連市中小學創建文明校園評估標準。各學校根據兩個《標準》要求,通過自查和區教育局復查后向我局分別申請大連市中小學平安校園、文明校園評估。經市檢查組評估檢查合格后,授予市中小學平安校園、市中小學文明校園稱號,獲取兩項榮譽稱號的學校,被評為大連市中小學和諧校園。
大連市教育局
二OO七年十月十六日
主題詞:中小學 和諧校園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