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謙學堂:上體造化,秉真造道,造福鄉梓,造育英才(季謙先生)
這六門學問著作,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受尊重的呢?固然是孔子門徒繼續地流傳,但是,孔子之外的其他的家派,凡是讀書的人,有思想的人,也必然非常尊重,何以受尊重呢?當然就是因為它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智慧代表。在中國的歷史上,最先把這六種學問提出來,而且明白指點出這六種學問功能的,反而不是儒家之徒,而是莊子。
所以,今天我說諸子出于儒家,不是憑空而造的。那是因為在我們歷史當中,古人就曾對于諸子的根源有所探討,問諸子的學問哪里出來?著名的有幾種講法。
第一種講法,就是首先出來講諸子源頭的人,是莊子,《莊子》的《天下篇》──《莊子》總共33篇,《天下篇》是最后一篇,最后一篇是他的序言,所謂序言,是介紹這本書的大要,我們現在書的序言都放在書的前面,而古人是把它放在最后面,那個序有整理頭緒的意思,寫完書了,再把本書所有篇章整理出頭緒,說出個大要,這叫序言。
莊子寫其他的篇章,都是意氣風發、汪洋恣肆啊,就是耍聰明啦,但是在寫序言的時候呢,他就非常莊重認真。這一篇序言里,他整理了春秋以來,一直到他那時候的學術學術的流派。他舉出了墨家、黃老,道家和名家。
墨家是以墨子為代表,所謂墨翟、禽滑離;黃老是以田駢、慎到為代表,然后接講道家。道家首先講老子,然后再講自己,講自己是所謂的宏大而辟深閎而肆調適上遂芒昧無盡,幾乎把自己的置于老子之上,境界已經高得不可再高了。而后面還有一個附帶,講名家,講惠施和公孫龍。
莊子認為有影響的學派就這幾家,其中黃老沒有成型,黃老可以并到道家去,而本來黃老與刑名常相左右,其中的慎到又是法家之祖,所以也可以一部份并到名家或法家。所以,我們說莊子只講了墨家法家道家和名家等五家。
但莊子講這些家派的時候啊,他把這些家稱為方術,什么叫方術呢?方就是地方的方,像東西南北,各占一方嘛。所以一方就是一個片面的意思,術呢,術就是方法,或稱為學問,偏于一邊的學問叫方術,莊子所講的這幾家,都在方術的范圍之內。講到這里,你會不會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他為什么只講這幾家呢?另外還有一家,不是很重要嗎?儒家!
莊子討論天下學術,居然沒有提出儒家這個稱呼,也沒有提及儒家的任何人物!但是他在《天下篇》這里,一開頭──《天下篇》這個“天下”兩字,跟《論語》的開頭“學而第一”一樣,都是用文章的前面兩個字做題目。──文章一開頭就說,“天下之治方術者多矣,皆以其有為不可加矣。”這天下之間,去做一偏的學問的人是很多的,而這些人呢,都以為自己的學問,是最高,是不可加,沒有人在他們之上,每一個都以為自己是天下第一劍。這合理嗎?天下真可以有這回事嗎?
莊子接下去筆鋒一轉,說:“古之所謂道術者,果惡乎在?”提出“道術”一個觀念來,剛才不是講“治方術者”嗎,所謂方術這一觀念,是針對什么觀念來說的呢?那針對的觀念,叫做道術。──偏的學問跟道的學問。那什么叫道的學問呢?道的學問在哪里呢?既然針對一偏的學問而說,那道術應該是遍載一切,涵攝一切的,完滿的學問了。
莊子稱道術,是怎么講的呢?他說這種學問無乎不在,他問:神何由降,明何由出?他說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又說明于道術者,能備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這個道,也就是內圣外王之道。──莊子透露天下原來有一種學問,這是古人所說的真正的學問,這個學問呢,是神明圣王的根據,是從整一的道而來的全備的學問。
有道術的人,具備了天地的美好,表現了神明的面貌。──神明是沒有面貌的,姑且稱之為神明有表現,他表現的就是神明的表現,他的美好呢,是天地的美好,而能表現這種天地的美好跟神明之容貌的人,現在已經沒有了,所以所謂“內圣外王之道”已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惫湃苏呙鲀榷奚?,外而治國平天下的學問,就這樣黯淡了,被埋沒了。
所以莊子感慨現在的人,真不幸,不見天地純,古人之大體。他眼看著那古之道術,被天下的方術之士割裂了!所以道的學問是全備的大學問,方術就是各種小學問,于是各門各派的學問出現了。
(《六五文集·諸子出于儒家論》第十 總第三百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