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元愷教授,廣東省南海縣人。幼承庭訓,1930年考入廣東中醫藥專科本科班學習,1935年以優異成績畢業,1939年在該校執教,1950年任該校校長及附屬中醫院院長。1953年任廣東省中醫進修學校副校長。1979年任廣州中醫學院副院長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現任廣州中醫學院顧問。著有《羅元愷醫著選》,點注《婦人規》,主編第一、二版中醫兒科學教材,第五版中醫婦科學教材及教學參考資料等。
臨證所見,崩漏以脾虛腎虛居多,或虛中有瘀,或虛中有熱。脾主統血,腎主閉藏。脾虛不能統血,則子宮之血,不按期蓄溢而妄行;腎失封藏,則沖任不固而精血失守,子宮之血便妄溢而不止。從臟腑辨證,當責之于脾腎,血不循經而妄行,易致血瘀,瘀血不去,新血不得歸經,瘀血妨礙經隧,又可成為崩漏的一種因素。出血過多,陰液耗損,可因陰血虛而生內熱,成為虛熱,此種病理性之虛熱,反過來也成為迫血妄行之病因。總之,崩漏一證,以脾腎之虛不能固攝為主,其中或兼血瘀,或兼血熱,在不同之體質、不同之病程可有不同之兼夾而分別辨證施治。
大抵血崩漏下期間,其病機多為脾不統血,故血走而崩,治則應以補脾攝血為主;若久崩久漏,其病機主要由于腎失閉藏,沖任不固所致。治則應著重滋腎補腎以固攝精血。在發病過程中,兼有瘀血者,應先去瘀以止血;兼有熱象者,當先養陰清熱以止血,候瘀去熱清,仍當議補以收功。多年運用以下四方治療崩漏得心應手。
補氣攝血湯
適用于脾虛失攝,崩漏不止。
黨參30克,炙黃芪25克,生白術20克,阿膠12克,血余炭(研梁沖服)12克,艾葉15克,烏梅10克,炙甘草9克。
補腎固血湯
適用于久崩久漏而有腎虛證候者。
黨參30克,鹿角霜20克,破故紙20克,菟絲子20克,阿膠12克,川斷15克,姜炭10克,生白術20克,杜仲20克。
化瘀止崩湯
適用于內有瘀滯之崩漏。
炒靈脂10克,炒蒲黃5克,生蒲黃6克,川斷15克,荊芥炭10克,貫眾20克,黨參20克,益母草30克,雞血藤30克,桃仁12克。
清熱止崩湯
適用于內有虛熱,迫血下行者。
茜根15克,烏賊骨15克,地榆15克,黃芩12克,女貞子20克,旱蓮草20克,太子參30克,生地15克,麥冬15克,五味子6克,陳棕炭10克
END
·
·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