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高中新生適應問題的處理對策 心理咨詢師:章肖美 案例回放(一): 學生:我覺得初中生活太沒有意思了。開學到現在已經有半個學期了,我還是找不到學習的感覺,雖然我也很努力,但是成績還是不如小學時學的好了;還有我現在雖然也認識了一些新的同學和朋友,可我還是覺得很孤單、無助,心中很是懷念以前的生活,我滿腦子都是小學的老師和同學,常常在想人要是一直長不大那該多好!老師,您說我該怎么辦啊? 案例回放(二): 學生:在初中讀書時,我的學習成績非常的優秀,是老師、同學和父母親戚公認的好學生,年年都被評為優秀生,并且以學校綜合考試第一的成績進入現在的這所重點高中學習。可是,進入高中后,我發現班上同學每個人似乎比我都優秀,他們懂的東西都很多,而我樣樣都不精,什么都比不上大家,老師也不怎么關心我了,在初中的時候同學們都愛問我問題,可現在都沒有人問我了,有一次我主動要求要幫助一女同學解答問題,可她居然白了我一眼就走了,班上的其他同學還在笑我,說我是“自做多情”,我現在真的很迷茫…… 心理分析和處理對策: “中學新生適應不良綜合癥”是指新生(初一、高一)進入新的學校后,由于和周圍環境不適應、不協調,由此在認知、情緒、行為等方面出現迷茫、困惑、痛苦等心理感受,表現為學業跟不上、環境適應不良,想家、懷念以前的同學和生活,人際關系不和諧,學習上沒有了優勢,不象原來那樣受到老師的重視,心里感到失落,情緒不穩定,不能很快投入到學習中去等。 案例(一)(二)中的的這兩名同學就是新生適應不良的典型表現,許多同學在剛進入新的學校時也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因此,新生入學后,教師要做到:(1)幫助新生認清什么是他們真正需要的,對他們進行認知方面的指導,提高他的認知水平,建立自信心,摒棄依賴性。從年齡階段來看,初一新生的戀舊心理比高一新生嚴重。新生嚴重的戀舊心理,往往會成為他們在新環境中學習與人際交往的障礙,因為總是想著過去,看不到現實和未來,這樣也使情緒總處于消極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他們的學習精力和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尤其是象以上兩位學生,他們的自尊心較強,原來的成績也不錯,而到了新環境后,沒有受到以前的重用、肯定,就產生了失落感、惆悵感,從而逐漸失去自信心和快樂。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制定目標,幫助學生為他自己重新定位,正視自己,調動起原有的積極性,融入新集體,充分展示自己,建立起新的自信心。(2)在生活上多關心學生,使學生盡快適應新環境。當個體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時,周圍的一切環境對他來說都是不確定的,在這樣的環境中,個體會感到不安,甚至恐懼。個體的這種表現是個體的安全需要和自我的保護的一種本能,是非常正常的。做為教師、班主任,可在班級中開展一些讓學生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盡快適應新環境的活動。如介紹班級的每一位新成員、新學校的地址、學校的聲望、布局設施、師資力量等,使學生對學校、老師、同學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產生身在其中的光榮感,以及作為其中一員的使命感、責任感,同時增進同學間的情感交流。特別是對于那些要在學校住宿、首次單獨離家的同學,在家時他們是處處有父母照顧,而現在需要自己料理生活起居,生活在一起的也都是和自己境況差不多的同學,遇到問題也無法得到有經驗的人的指導,所以客觀上同學間的接觸增多,家長的監督減少,加上新環境的陌生感和心理上的失落感,作為老師,更要從生活細節上給予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學生在參與活動和彼此交流中,盡快適應新環境,心理上有一種家一般的安全感,并逐漸樹立一種“主人”意識。(3)在學習上多一些方法的指導。進入初中、高中后,隨著學習環境的變化、學習科目的增加和學習節奏、方法的不同,有部分學生難以適應這種變化而導致學習成績提高不了,從而產生自卑、緊張、焦慮的心理。做為教師,除了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外,還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定具體而確實可行的目標,并尋求達到目標的方法,注意學習結果和過程并重,而不是只給學生如“好好學習”的抽象、籠統的建議。(4)教給學生一些人際交往中的技能技巧。和諧的人際關系是中學生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人際交往問題在初高中還是多見的,常見的有:過低的評估自己、過高要求自己、過分關注自己在公眾面前的形象,總認為自己是所有的人關注的對象、過高估計別人等。其中,初高中生出現的問題又有所不同,初中生在人際交往中主要表現為不懂得如何拒絕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缺乏基本的人際交往常識;而高中生由于其獨立意識大大增強,社會公德意識也發展迅速,所以常表現為對自己有非理性的完美主義要求,要求自己盡善盡美,同時利他的意識也更強些。處理對策主要有:學會說“不”,合理的表達自己的正負情緒;學會尊重、平等;嘗試著去主動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