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媽媽說到孩子上游泳班的事,很無奈,花了三千元報的班學了三次,孩子就不愿去了,這三次媽媽都全程陪同,目睹了全過程,覺得也不好強迫孩子繼續(xù)堅持。
媽媽說,孩子的一個好朋友參加了游泳培訓班,孩子知道后就天天在家嚷嚷也要去學,之前孩子參加其他培訓都是虎頭蛇尾,所以媽媽不想報這個班,但經(jīng)不住孩子每天要求,又想到游泳運動對A娃也是有益的,所以就答應了。
第一次去培訓,娃很興奮,出門也不磨蹭,到了游泳館也能聽教練指揮;第二次去,因為熟悉了環(huán)境,就到處亂竄,被教練批評一句,很生氣頂嘴,另外,娃在水里的動作很僵硬,教練說動作不協(xié)調(diào),他又生氣,回家就說不想去游了,自己總是游不過別人,教練總是說他不高興;第三次去因為和媽媽生氣,遲遲不肯換衣服,到了泳池邊不小心又滑到,腿摔疼了,徹底不能游了。
媽媽說,這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參加過好幾種培訓班,打乒乓球,畫畫,合唱,跆拳道,他只要想去,都滿足他的要求,但參加后很快就沒興趣了,找出各種理由,堅決不去了,逼著他去,就在那里搗亂,也不好好學,最后只得放棄了。
A娃對新生事物感興趣,迫切需要獲得即時滿足,家長不答應就會哭鬧,一旦家長滿足要求后,又很快失去興趣,想立刻放棄。
這種情況需要具體分析,是孩子的喜歡與是否合適的問題,就說這個案例中的小朋友是存在動作協(xié)調(diào)性問題,媽媽也清楚,但是還是希望能通過游泳來改善ADHD,從道理上來說沒錯,但孩子在參與這項活動中很快就遇到挫敗感,教練嚴厲,自己比不上小伙伴,媽媽責怪他不堅持。
其實這個階段是A娃最容易放棄的時刻,缺少應有的鼓勵和引導。孩子能否能夠游出小伙伴的水平,動作是否能做到完全符合教練要求,是不需要短時間就要求孩子達到,原本參加這一項活動只不過是希望能對改善ADHD有幫助,并不是參加比賽,就當孩子玩玩,媽媽只要夸他愿意選擇去游泳就可以了。
并不是所有ADHD都會伴隨運動功能不協(xié)調(diào),但有很多是這樣的,蘋果的運動協(xié)調(diào)就很差,中考前的體育測試,蘋果練習跳繩和跑步非常盡力,旁觀的家長也覺得她跑得很努力,但就是沒有其他同學快,這中間有很多具體原因,起跑的反應,甩臂的動作,奔跑過程中不同的發(fā)力程度,她掌握不好,教練講解師范她也聽懂的,但卻找不到那種感覺,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又不能怪孩子。
因此,A娃選擇課外興趣班,家長的心態(tài)要保持平和,只是出于讓孩子玩玩,那就索性不要對孩子這要求,那批評的,讓他痛快地玩,如果是希望孩子未來考學有另外一種選擇,那就要好好評估孩子的興趣與自身條件,五音不全逼她學音樂,動作協(xié)調(diào)不好學體育,色彩無感學美術,這不就輸在起跑線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