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藥”,這一概念被某些媒體報道后,引發了很多A娃媽媽的不安。
正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很多A娃家長咨詢,是不是要給孩子停藥,有的家庭成員原本就反對給孩子藥物治療,這下可抓到“證據”了,成癮,吸毒,心理疾病……讓很多家長產生不安。
蘋果爸爸最近也仔細查閱了相關報道,這些內容并非針對ADHD的治療,而是針對普娃家長濫用藥物。
希望自己服用一種靈丹妙藥馬上就能變聰明,這恐怕是人類的一種美好愿望,但到目前為止,沒有科學家敢說用一種藥物改變一個人智商,如果真是這樣,那也是造福人類,地球上人人都很聰明。
那么,為什么“聰明藥”會被普通人認可呢?其實我們ADHD都知道,A娃經常服用的藥物,無論是利他林還是專注達,其化學名稱就是哌甲酯。
哌甲酯是治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癥(ADHD)的藥物,被認為通過阻斷突出前神經元對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攝取,同時增加這些單胺物質釋放到神經元間隙中,從而興奮中樞,達到治療目的。
根據《2013年中國精神藥品品種目錄》,哌甲酯屬于一類管制精神類藥物,不得擅自使用,即使是??漆t生,每張處方的處方量也有所限制。
哌甲酯的不良反應極多,較為常見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包括失眠、焦慮、精神低落、不安、神經質、厭食、頭痛、頭暈、感覺異常、多汗、心動過速、高血壓等,且過量服用容易造成藥物中毒。
哌甲酯同樣不能提高記憶力,增進智商,只是興奮中樞,且毒性較大,如果貿然用這類藥物“變聰明”,不僅得不償失,而且也是違法行為。
為什么新聞報道里說國內外都有家長和學生試圖吃藥提高成績呢?我想他們還是看到A娃的治療效果。
多數A娃進入小學,在課堂無法集中精力聽課,會不由自主走神,會被老師講課以外的事情吸引了注意力,所以不能認為孩子缺少注意力,準確說是缺乏控制力,他們會因為周邊一點風吹草動就去關注,難以回到老師講課的內容上來,在進行藥物治療后,這些孩子的注意力控制得以一定程度控制,所以“聽進去”更多的知識,印象也更深刻,讓家長和老師感受到孩子學習進步了,考試成績也有了一定提高。
但這并不能說明孩子變聰明了,是智商的提高。有的家長說,孩子做題確實準確率提高了,速度也快了,甚至有的難題也攻克了,難道不是變聰明了嗎?
這其實還是注意力改善的結果,因為很多A娃在做題前,就會有畏難情緒,也沒法集中精力去思考,看起來就“很笨”,還有當孩子在解題時遇到困難,家長在一邊訓斥,指導不當,孩子有壓力也會顯得“很笨”,蘋果經常和媽媽發生沖突后,媽媽生氣不管了,丟下她一個人在那發脾氣,過一會她也覺得再鬧也沒意思,一個人在那冷靜一會也想出了解題辦法。
A娃確診后,如果能夠耐藥,我還是建議給予治療。曾經也有讀者指責我們不該因為希望蘋果成績好就給孩子喂藥,這一點我想說明的是蘋果在用藥后,成績并沒有像想象的那樣就能成為學霸,她的成績也只是處于中上水平,但她的情緒改善很多,她在課堂能聽到更多內容,如果沒有藥物幫助,就像一個近視眼不戴眼鏡,坐在那里聽課,效果會是什么樣,我不敢想象。
沒有哪個家長愿意給孩子喂藥,每天早上看到蘋果端著水杯,吞服專注達,我的心就在那一剎那就有點疼痛,那時就希望早點擺脫藥物就好了,但是中學階段的學習壓力很大,蘋果也是個好強的性格,我們并不要求她能考試怎么樣,她自己和自己過不去,每次沒考好,哭的傷心,甚至發瘋扔東西,踢門,孩子的那種無力和絕望,我同樣難以接受,所以我支持蘋果吃藥。
每個A娃的注意力缺陷程度不同,對藥物的耐受和效果也不同,家長不可輕信網上的一些觀點,還是遵從醫囑,根據孩子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進行藥物治療。
家有A娃的家長,對藥物不要神話,也不必妖魔,因為孩子的教育是個系統工程,與我們每個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孩子所處的教育氛圍都有很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