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財務反映,亦是IPO審核中重點關注的財務指標。除非經濟環境發生重大改變,毛利率一般是比較穩定,不會大的波動,并且也很少會出現遠遠高于同行業的平均水平。
某擬IPO企業在2009年至2011年硬件產品銷售收入分別為883.74萬、3275.60萬和8404.40萬,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23.22%、39.00%和67.71%,計算出來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10.83%、4.73%和30.64%。沒有神功,毛利率一般不會大起大落。該公司毛利率大幅飆升,分明告訴大家,俺做假賬了。
還有比這更狠的主,另一擬IPO企業在報告期的存貨周轉率逐年下降,毛利率卻逐年上升,并且2009年、2010年凈利潤合計為48572萬元,而同期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合計僅為24萬元,筆者真想開罵,你丫真行,凈利潤與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天各一方,也敢這么傻大膽地上報。服了!
毛利率是毛利潤除以銷售收入的比率。什么是毛利潤,毛利潤是指銷售收入減去成本(銷售成本或主營業務成本)的差額,它是沒有拔毛的利潤,毛利潤出來后,企業先拔一層毛,也就是將期間費用、損失、減值等抵銷掉,這樣,就拔出了利潤總額了,這時,國家動手了,再拔點所得稅,拔干凈了,就成凈利潤。
判斷一家上市公司的財報造沒造假,分析其毛利率的真實性非常重要。毛利率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并與行業平均值相差的幅度不大,如果公司毛利率向上波動大,就要具體分析了。要是產品成本正常,主要是靠產品的定價高而導致的高毛利率,那是人家牛逼,產品有品牌、有定價權。要是靠降成本,可能就不太靠譜了。但一般情況下,毛利率過高的現象不會持續,當然壟斷行業例外,過低的現象也不會持續,因為正常發展的公司其毛利率一般會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所以,毛利率忽高忽低的企業,特別是那些毛利率如同過山車的企業,可能是財務造假造成的現象。
如何通過毛利率的進一步分析發現上市公司存在財務造假的現象,一般有:
1.如果分析上市公司財報時,出現存貨周轉率逐年下降而毛利率逐年上升現象,一般可判斷該上市公司可能做了假賬。存貨周轉率下降,表明公司存貨項目的資金占用增長過快,超過了其產品銷售增長速度,其毛利率應趨同下降才合理。另外,存貨周轉率下降也說明產品競爭力可能下降,競爭力不強,毛利率必然下降。
2.如果分析上市公司財報時,出現高毛利率而現金循環周期也較高的現象,一般可判斷該上市公司可能做了假賬。企業的高毛利率一般意味著它在產業鏈上擁有強勢地位,企業會盡量占用上游客戶的資金,而不給下游客戶很長的賒賬期,其現金循環周期(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存貨周轉天數-應付賬款周轉天數)一般較小,甚至會出現負值。如果高毛利率與這些特征持續背離,往往意味著它是不真實的,需要警惕企業的盈利能力。
對于毛利率異常的擬IPO企業,一般存在關聯方交易非關聯化的現象。因此,還應對交易的公允性進行核查,判斷交易的商業實質,對商業條款、結算條件、結算時間、與其他正常客戶明顯不同的異常交易應高度關注,核實異常交易的對手方是否是未披露關聯方,是否存在不正當的利益輸送行為。
(作者:會計界的郭德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