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妙投app
根據摩根大通統計,OpenAI的ChatGPT人工智能革命今年迄今已驅動全球股票市場的市值暴增1.4萬億美元;而在A股市場,各種“AI+概念”相關板塊漲幅均超過50%,更是成為A股今年市場上漲的主線。
但跟國外有龍頭支撐不同,國內“無腦”買“AI+概念”在最近迎來了反噬:最近幾天,國內多家炒作“AI+概念”的公司都出現了大股東的花樣減持(以昆侖萬維為例,一次性減持近20億元),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應公司股價的快速下滑,許多剛入場的普通投資者紛紛“被套”,無計可施。
一時間,冰火兩重天。
我不會跟你說,“遠離AI股!”因為顯然這波浪潮你不能錯過。
更重要的問題在于——如何才能夠避免當韭菜,光顧著上概念股的當,而錯過了真正有潛力的AI公司?
答案就是做“困難但正確的事”。
再翻譯具體點,就是通過努力,賺到認知升級的錢。
正如巴菲特在30多年前,給出的那條寶貴意見:“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但認準了就全部投入”。
AI新浪潮滾滾來襲,投資者在選擇上車之前,也必須首先拓展自己的能力范圍。
拓展自己的能力范圍,把握歷史性的上車機會
具體來說,這個“能力范圍”,其實就是對AI技術、AI應用、AI產業的理解。
例如在AI“大模型”大火的表象下,是AI產學研已經在這個方向進行了多年的努力,尤其是6年增長了30萬倍的計算量和4年內增長了近萬倍的神經模型規模,兩大基礎生產資料疊加就是數十億倍的投入增長,最終才催生了人工智能的涌現。
雖然看起來代價很高,但這次突破卻證明了深度學習仍然有發展潛力,隨著未來更多計算力和數據被“喂”給AI,過去我們認為人類可以完成,但計算機不能完成的任務(例如寫一篇論文),大概率能通過不同方法被“計算”出來。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我們既不能高估ChatGPT代表的這波文字大模型創新,同時又不能低估未來深度學習發展路線的潛能。
在應用領域也是如此,目前國內的大模型應用仍集中在搜索、對話、文字處理等領域。國外已經先期掀起了AI創業公司的浪潮,其中硅谷頂級孵化器Y Combinator 2023冬季孵化營中出現了上百家涉及全新AI技術的創業公司,占到了今年總孵化項目數量的近40%。
這些創業公司中部分已經實現了自己成熟產品和商業模式,例如成立于2016年主打戀愛機器人的創業公司Replika,這家公司開發了一款名為“Replika”的智能聊天應用,為用戶提供一種虛擬的社交體驗,用戶可以與其聊天機器人建立情感上的聯系,分享他們的想法、感受和經歷。
簡單來說,就像是養了一個虛擬女友,但這次她說的不再是固定的臺詞,也不只是呆板地回復“我不知道”,而是真的會關心你。這個在虛擬世界中會和你談一場甜甜的文字戀愛的女友,會引導你為其“氪金”,為“她”增添虛擬形象的各種服飾、配飾、化妝,甚至是更高級的對話功能。
在如今AI甚囂塵上的環境里,這一類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和分析極少,更別提AI技術本身極高的門檻:投資者該如何搜集、分析、結合得出自己的“邏輯”?
重塑你對AI產業的認知與理解
其中一個“老套”辦法就是找標桿,也就是理解行業龍頭在干什么。
拿這輪AI浪潮來說,其中一家最值得分析的公司就是英偉達,用長期跟蹤英偉達的妙投資深研究員李賡的話來說——“英偉達目前是全球AI領域毫無疑問的統治者”。
ChatGPT的出現,讓全球各大科技公司、云服務商都爭相下單其芯片和解決方案,直接讓全年的期望營收翻番,從而令其股價從今年年初的不足150美元推高至現如今的超過400美元。
這種短期劇烈波動背后,是英偉達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的對于AI領域長期的引領和耕耘。
例如英偉達GPU的通用計算能力被發現可以加速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之后,英偉達官方就開始全力資助推動全球科研機構院校的人工智能研究。包括本輪浪潮大火的OpenAI,在最早期也收到過英偉達免費贈送的AI超級計算機。
另一個例子是在軟件領域的投入,在英偉達傳統的芯片研發設計能力之外,還不斷增強自身的軟件工程師數量和開發能力,最終形成了如今全球超過20000名最頂尖工程師、軟件硬件各一半的最強陣容。
由這些軟件工程師、以及他們與產學研機構的不斷溝通交流,英偉達構建了龐大的軟件和應用生態。以英偉達整個高性能計算生態中最關鍵的CUDA底層開發工具,已經更新到了第12個大版本。
英偉達這一整個由軟件、大學、初創公司和合作伙伴組成的強大而穩健且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讓前者最終成為了AI賽道中雪球“滾”的最快的存在。
基于如此強勢的英偉達,李賡曾在妙投的直播中為聽眾給出許多有投資價值結論:
在AI芯片賽道中,標榜自己全能且與英偉達對標的公司大多不靠譜,只有那些更靈活、更偏向于細分賽道的公司有存活的可能性;
國內云計算廠商得益于自身充足的AI計算力儲備,在接下來國內的AI大模型開發中更有優勢;
在國內同賽道的AI公司中,對英偉達產品和解決方案的運用能力,完全可以視為各家公司AI能力的分辨“抓手”。
……
其次是“擇時”,對于國內AI產業接下來可能的發展節奏,李賡老師也曾在直播中給出過不少自己的看法,其中包括其總結的AI產業每一次波浪式發展的進程圖。
代入到本次ChatGPT浪潮中來說,雖然ChatGPT技術和應用能力仍比較局限,且國內二級市場中熱度已經有所削弱。但整體進程目前還處在里程碑技術出現之后,全行業增加投入的階段,遠沒有達到新一輪AI浪潮能夠大規模應用、進入商業化階段的普及期。
國內一眾大模型公司的能力PK需要等到今年10-12月才有真正的價值,而這輪AI浪潮在國內的應用和商業高潮,甚至將在明年年初才會展開。
僅剩不多的寶貴時間,將會成為投資者上車人工智能浪潮的最后機會。
妙投最新推出的課程《AI浪潮上車指南》,就是為普通投資者打造的最貼心指南。
作為本課程的主講人,虎嗅資深研究員李賡在多家媒體工作,長期跟蹤、分析全球深科技發展。在AI方面,他從2014年就開始深度跟蹤英偉達,連續多年跨洋參與AI最前沿的兩大會議英偉達GTC和SIGGRAPH,走訪了海外一大批知名AI公司,包括谷歌、微軟、Meta等等。
在與這些AI產業、AI公司、AI學者在交流中,李賡老師獲得了非常多第一手的信息和視角。例如例如AI學術界“四駕馬車”之一Yann LeCun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發展,并且認為計算機必將逐步模擬出人類大腦;例如來自全球各個大學的教授和學生,如何在一項核心技術誕生之后,快速催生出大量的應用場景;以及他深度研究的英偉達,究竟是通過怎樣的發展策略,一步步成為AI產業的巨擘。
李賡老師將在這門課程中分享大量AI業內視角的價值參考:
這一波AI浪潮背后,AI技術有哪些關鍵進展?
按照現在的發展方向和基礎技術,ChatGPT的能力邊界在哪里?
參考目前海外的創新應用,哪些行業和賽道會被顛覆?
國內后續的AI投資應該如何展開?如何尋找理想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