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產業導向,也是落地的產業向導」 「產業化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看起來好像不大,卻是決定大模型能用不能用的邊界。」埋首于產業實踐中的科學家們感受最深。 真正的產業需求與前沿技術之間,往往存在一條很難跨越的溝壑。對于這個問題,京東感受到的時間可能比其他科技公司都早。 京東探索研究院院長、京東科技智能服務與產品部總裁何曉冬博士說,「如果只是拿著刷榜的技術去秀,而沒有考慮真實用戶需求,那么用起來就肯定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一旦對使用者來說不可用,再怎么說也覺得技術不行」。 從一開始,京東對 AI 技術的探索就帶有明顯的「產業導向」特色。 與其他科技互聯網公司相比,京東的實體屬性更強,具有龐大而又復雜的產業生態,和復雜、動態、鮮活等領域數據。因此,京東持續投入的產業 AI 面向的也多是知識增強、任務型的場景,需要解決真實世界深度復雜的問題。這些廣泛的實體業務與數據優勢也奠定了京東成為 AI 產業落地的前沿陣地。 「我們在組建 AI 研究院的時候就有一個理念:百分之八十由產品和行業落地應用來驅動,百分之二十的研究是面向未來。」何曉冬表示,「一直以來,京東的對外開放的 AI 能力都是由自身業務錘煉而成的,并通過京東場景充分的驗證與實踐。」 這也應證了他在 2023 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暨京東云峰會上提出的京東大模型「三步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