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開始商業化肉搏,AIGC創業走向殘酷時刻。
作者 I 程茜
來源 I 智東西
(ID:zhidxcom)
短短一年,AIGC產業正以N倍速經歷其他產業可能要走幾年或十幾年的波瀾起伏:從現象級產品爆紅出圈、產業熱情全面點燃、創業融資層出不窮,到一批明星獨角獸被曝身陷窘境、裁員求生,變況之快令人猝不及防。
神話破滅的速度遠超預期。成立18個月火速晉升獨角獸、去年年底還風頭正盛的美國AI聊天機器人創企Jasper,本月中旬突然發布一則公告:行業經歷巨大變化,為了有動力和專注力來全力抓住機會,將裁掉業內最早構建、營銷和支持人工智能產品的人員。
這令業界既意外又唏噓:這家比OpenAI更早推出現象級AI聊天機器人產品、每年收入幾千萬美元、去年10月剛拿下億級融資的明星獨角獸,為何會在“不差錢”的情況下選擇裁員?背后暗藏哪些不得已而為之?
關于其裁員背后成因的討論過去一周仍在持續升溫。有人將其歸咎于Jasper與OpenAI的重度綁定關系,有人認為創企在屬于巨頭游戲的生成式AI競賽中毫無優勢,還有些悲觀論調將此視作生成式AI裁員潮的序幕。
Jasper的裁員之舉,究竟是偶然的個例,還是揭示了AIGC創業普遍困境的典型樣本?
一場注定不會取得勝利的游戲?
Jasper為何會踏上裁員這條路?背后的真實原因眾說紛紜。
從裁員公告來看,主要原因是行業變化太快,技術快速發展、消費級AI工具爆炸式增長、格局變數叢生,裁員是為了集中精力并調整資源,以抓住世界各地營銷團隊迅速采用AI的緊迫新興需求。據悉,任職不到一年的Jasper產品主管杰里米·克蘭(Jeremy Crane)已于本月離開。
Jasper CEO戴夫·羅根莫瑟(Dave Rogenmoser)7月12日在公司官方發布的裁員公告
說白了就是市場競爭太激烈,需要節衣縮食,集中兵力,以攻占營銷AI市場。
這些天來,圍繞相關導火因素的爆料及分析熱度不減。綜合來看,主要觀點包括如下三點:
1、產品缺乏差異化優勢,難與科技巨頭抗衡
一類觀點認為,大模型和生成式AI說到底是巨頭游戲,缺乏巨額資金和算力資源的初創企業很難有持續投入激烈競爭的動力。
盡管Jasper開發商用聊天機器人產品的時間較早、還構建了生態社區,但這個賽道競爭日趨激烈,Jasper的產品很容易被復制,缺乏差異化優勢,面對微軟、谷歌、Meta、OpenAI等龍頭玩家的強勁攻勢,缺乏正面迎擊的能力。
網友觀點:Jasper產品的差異化程度相比同類產品仍遠遠不夠。
市場洞察公司Synaptic認為,Jasper的產品難以與微軟的Copilot、Adobe的圖像視頻編輯工具Firefly等產品抗衡。
網友觀點:Jasper難以與微軟的Copilot、Adobe的圖像視頻編輯工具Firefly抗衡
2、與OpenAI重度綁定,“GPT-3套殼”之路難長遠
Jasper面向營銷人員的付費聊天機器人產品是基于OpenAI GPT-3構建的,也可以說是靠OpenAI發家的。以前還能靠先發優勢占領市場,等到基于GPT-3.5/4的更強ChatGPT登場,Jasper的產品就只有被按地摩擦的份了。
開發者Sam Hogan直言,Jasper本質上就是OpenAI的“簡單包裝”,利用GPT為用戶提供服務。也有人將Jasper的裁員形象地表述為“ChatGPT受害者的短篇故事”。
開發者Sam Hogan觀點:Jasper是OpenAI的“簡單包裝”。
追根溯底,Jasper從底層不具備自研基礎模型的技術盔甲,在應用上又做不出差異化創新,因此其靠率先進入市場所建立的優勢很容易被追平。對于Jasper來說,一大難題是如何說服用戶使用Jasper服務是比其它類ChatGPT服務更好的選擇。其早期用戶曾提到,從長遠來看,Jasper的一些巧妙提示和現成表格并不能證明其訂閱成本的合理性。
3、受大環境影響,生成式AI炒作降溫
從大環境來看,Jasper啟動裁員,可能是對整體生成式AI熱潮降溫的預警。隨著外形雷同、功能相似的AI繪畫、AI聊天機器人等AIGC應用涌入市場,人們對這些應用的新鮮感已經逐漸消散,而更多關注其實際應用效果。AIGC玩家們需要證明自己產品能產生的獨特價值。
回首Jasper來時路,它的火速躥紅與黯然敗北,也為一眾AIGC創業公司們敲響了警鐘。
一年半躍升獨角獸
成也OpenAI,敗也OpenAI
2021年成立的Jasper,是最快躋身獨角獸的AI創企之一,其推出的營銷文案生成工具使其成為最早一批試水生成式AI商業化的先行者,成立同年就拿下了3000萬美元的營收,如今已坐擁逾10萬商業用戶。
取得這些成績,離不開OpenAI GPT-3的支撐。
2020年,懷揣著財富自由夢想的戴夫·羅根莫瑟(Dave Rogenmoser)和大學同學JP Morgan和Chris Hull創立的市場營銷公司Proof陷入危機,隨后被Y Combinator收購。
在Y Combinator的幫助下,Jasper獲得GPT-3的優先使用權,因而早早地在2021年初推出了基于GPT-3構建的聊天機器人產品。這一產品可以幫助營銷人員生成文案,以及幫助他們頭腦風暴產品名稱、推文或者提煉長篇文章要點。憑借這款產品,Jasper的收入在2021年達到了3000萬美元(折合約2.16億人民幣),并預計2022年營收翻番。而當時OpenAI靠著Jasper等企業的API許可費也不過賺數千萬美元。
ChatGPT出現前,Jasper的服務幾乎受到客戶的無條件好評,還有網絡開發人員開始使用Jasper代替招聘自由職業者來編寫網絡文案。有用戶甚至稱Jasper在執行基本寫作任務時,能力和新員工不相上下,甚至更好。
大量的人才、資金隨之涌入這家明星創企。Jasper的員工數從2022年1月的9人,在10個月內迅速漲到160多人。2022年10月,Jasper獲得1.25億美元新一輪融資,成立僅18個月就躍升獨角獸,估值達到15億美元。
隨后,Jasper開始專注于為營銷人員量身定制模板,如生成博客文章、新聞稿、集思廣益產品名稱、生成病毒式推文等。同時,為了擴大其產品的使用范圍,該公司還計劃讓Jasper成為谷歌瀏覽器的擴展程序等等。
然而,羅根莫瑟還在憧憬著讓“Jasper能為用戶寫的每一個字提供幫助”時,一個可怕的勁敵突然到來——2022年11月30日,OpenAI正式推出基于GPT-3.5的免費AI聊天機器人產品ChatGPT。
這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也敲響了Jasper走下坡路的鐘聲。
難抵ChatGPT低價攻勢
Jasper網站流量一路暴跌
誰也沒有預料到,ChatGPT會以史無前例地速度,橫掃全球用戶。
根據瑞銀集團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ChatGPT僅推出兩個月,就達到上億月活,成為史上增速最快的消費級應用。
而ChatGPT的強大交流與生成能力越是令用戶驚艷不已,Jasper產品的獨特性就越快速消弭。
與Jasper類似的一家基于GPT-3的內容營銷創企的聯合創始人Chris Frantz曾談道,為用戶提供提示,是它們這類創企的整個價值主張,但現在它突然消失了。
基于GPT-3.5的ChatGPT,免費可用;即便是付費的GPT-4版ChatGPT,用戶每月的訂閱支出也僅為20美元。
而Jasper的訂閱費,每月最低為39美元。
Jasper官網顯示的訂閱價位
羅根莫瑟在ChatGPT發布后幾天之內,就迅速動員了一個團隊制定響應計劃,推出Jasper自己的聊天功能,但從實際效果來看,還是沒能抵擋住ChatGPT掀起的疾風驟雨。
結果,用戶對于Jasper網站的關注度不斷下滑。今年6月,Jasper網站的流量相比第一季度已經下降約50%,并且遠低于其2022年10月剛推出Jasper服務時的流量。
Jasper的裁員計劃也早顯端倪。市場洞察公司Synaptic的數據顯示,去年10月拿到1.25億美元融資至今,Jasper的員工人數增加了約140%。從今年3月開始,Jasper的新崗位招聘數量就直線下滑,直到今年6月降為0。其官網顯示,Jasper目前的在招職位僅剩兩個。
2022年10月至今年6月Jasper的新招職位數量變化(圖源:Synaptic)
與ChatGPT狹路相逢的Jasper,已經碰得頭破血流。
結語:站在巨頭肩膀上的AIGC
創業路還能走多遠?
兵敗如山的Jasper,還能恢復元氣、重返風光嗎?就目前看來,如果繼續沿用從前的研發及商業模式,大多數人都會給出否定的答案。
當生成式AI浪潮初來之時,作為最好的AI文本生成工具之一,這家明星創企得到了用戶的歡呼與資本的駐足。而當擁有強大技術實力的OpenAI出手,Jasper先行占領的市場優勢又變得如此不堪一擊。
Jasper的落敗,映射出一眾AIGC應用類創企的隱憂。
OpenAI、谷歌等頭部企業推出的基礎底座及平臺服務產品,可以成為創新應用的墊腳石,也可能是同質化競爭的加速器。抓住垂直場景的痛點、切入專業用戶的剛需,聽起來是個經過歷史反復檢驗的可行思路,但如何鍛造企業難以復制的“殺手锏”、成為商業客戶或消費級用戶的首選,目前還沒有公認的答案。
AIGC競爭已經走向下一賽道,Jasper類創企們,是時候思考未來的生存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