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的每一步發展,往往意味著一些小企業將陷入陰影當中。不過,福禍相依,也會有企業在巨頭發展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發展目標,從競爭中活下來。
在 OpenAI 首個開發者日召開后,就有不少企業紛紛被判「死刑」。GPT 的自定義功能讓不少剛拿到「賽季」參加資格的初創團隊心如死灰。
同樣,谷歌作為科技巨頭,無論是在技術還是資金上都能碾壓一眾企業,甚至可以說這種碾壓往往是「降維打擊」型的。AI 驅動的搜索引擎 perplexity 看起來也在被「打擊」的范圍里。
perplexity 是世界上第一個對話式搜索引擎,通過例如 GPT 這樣的先進 AI 技術,它能夠為問題直接生成答案,并且對準確率與效率有著很高的標準。該搜索引擎在發布后廣受歡迎,被越來越多的人使用。不過,隨著谷歌等傳統搜索引擎也在向這一方向轉變,不少人開始追問:Perplexity AI 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在被質疑了很多次后,Perplexity AI 的 CEO Aravind Srinivas 終于站出來回應了。
很多人問 perplexity,我們為什么存在?谷歌會吃了你們,和你們做同樣的業務。你們怎么敢認為自己的工程師比谷歌強?我們從來沒說過我們的工程師比谷歌強。我是每一位谷歌元老級員工和創始人的粉絲。
我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要改進搜索,提高信息獲取效率,減少關鍵字查詢、篩選、鏈接點擊和頁面瀏覽;讓人們直接了解事情的真相,并通過簡潔明了的個性化答案做出決定。這與谷歌的財務和商業目標不符,而這正是其他人從零開始重新思考產品和業務的機會。
世界需要這樣的機會。因為信息實在是太多了,而人們攝取信息的時間有限。這正是 Perplexity 努力的方向。這與谷歌內部的討論(下面的截圖)形成對比,谷歌討論的焦點是為什么降低搜索效率、讓用戶進行更多次查詢對他們來說是有利的。這種做法導致了搜索團隊和廣告團隊的目標不一致。
總結一下,Srinivas 的回應重點大概是:我們和谷歌是不一樣的,谷歌會為了廣告收益而犧牲用戶的搜索體驗,不讓他們那么容易搜到答案,但我們不會。這就是我們存在的價值。
Srinivas 的說法不無道理。眾所周知,廣告是谷歌收入的大頭,甚至占到了夸張的 80%。因此,谷歌在給搜索引擎做優化的時候不可能只考慮用戶體驗,就像超市賣家不會讓你一進去就找到自己想買的東西一樣,他們總是想盡辦法向你展示更多商品。長期以來,這樣的設計思路讓搜索引擎飽受詬病。有人表示,有時間想搜個東西,但發現真正需要的信息竟然排在 4、5 條贊助廣告的后面。
在只有搜索引擎可用的時代,用戶沒有選擇,只能默默在廣告里找有用信息。但 ChatGPT 問世后,情況就不一樣了。在 ChatGPT 開放體驗的前幾天,就有不少人表示,現在已經習慣用 ChatGPT 而不是谷歌搜索信息了。當時,這種風向讓谷歌徹底慌了,所以后來才有了谷歌搜索引擎基于 AI 大模型重構的劇情。不過,谷歌重構需要時間,也需要權衡對廣告收益的影響。因此,在這個變革期,Srinivas 認為,大家都是有機會的。
值得注意的是,Perplexity AI 與谷歌的搜索業務也有著差異性特色。在谷歌中搜索是什么、為什么類型的問題,谷歌能都應對自如。但是涉及更復雜的問題,如「某家公司現發展階段值不值得投資」、「比較 Perplexity AI 與谷歌的優劣」,Perplexity AI 顯然比谷歌會回答得更好。Perplexity AI 提供的引擎有著更加強大的理解問題、總結問題、拓展問題的能力,無疑讓它有了更強的競爭力。
不過,喜歡用 perplexity 的網友也表示,他們有時候會因為擔心該引擎受幻覺影響,提供不靠譜的結果,所以會去谷歌重新搜索確認一下,但總是會搜到大量廣告和無用信息。所以,他們還是希望 perplexity 能盡快進步,畢竟誰愿意看廣告呢?
那為什么 Perplexity AI 可以不考慮廣告?他們是靠什么賺錢的呢?我們先來看看這家公司的背景。
Perplexity AI 創立于 2022 年 8 月,由前 OpenAI 研究科學家 Aravind Srinivas 與 前 Meta 研究科學家 Denis Yarats(Perplexity CTO)等合伙人共同創辦。當時,聯合創始人兼 CEO Aravind Srinivas 剛從 OpenAI 離職,而 ChatGPT 將在 3 個月后上線。在 OpenAI,Aravind Srinivas 致力于語言與擴散模型的研究,為 DALL?E 2 做出了貢獻。
2022 年 9 月,Perplexity AI 獲得種子輪投資 310 萬美元。2023 年 3 月,Perplexity AI 獲 A 輪融資 2560 萬美元,估值 1.5 億美元。
當前,Perplexity AI 主要靠訂閱制賺錢。新用戶可以免費使用 Perplexity AI ,如想無限次使用 Perplexity AI 的 Copilot 功能及一些高級功能,需每月支付 20 美元。
據悉, perplexity 在 10 月時付費用戶數量達到了 1.5 萬人,用戶可以利用 perplexity 的付費版本查找答案并總結上傳的 PDF 等。付費版本還支持更高級的模型使用,如 Claude 和 GPT-4,以生成更加詳細的答案。截至今年 10 月, Perplexity AI 的 ARR 達到 300 萬美元,估值達 5 億美元。
Perplexity AI 在科技巨頭林立的處境下能夠脫穎而出已屬不易。面對強大的對手,把握住自己的初心,堅持以用戶為中心讓他們逐漸站穩了腳跟。但是商業世界并不仁慈,未來 Perplexity AI 將走向何處,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