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朋友嗎?記得先點藍字“鋅刻度”關注我哦~
每日一篇科技財經深度調查
走進商業背后的故事
奮起直追還來得及嗎?
撰文/ 黎炫岐
編輯/ 黎文婕
排版/ Annalee
最近,國內的大公司在AI賽道上被Sora搶占了風頭。
在2024年2月初,此前在大模型領域保持低調的字節跳動終于有了新動作,上線了“Coze扣子”AI Bot開發平臺,據Coze官方介紹,Coze可以讓用戶快速創建各種由AI提供支持的問答Bot,且可以將Bot發布到各種應用程序,從而促進與這些應用程序上的用戶的動態交互。
簡單來說,Coze的特點是,可以讓用戶創建個人定制版Bot,實現“0代碼”開發。
這倒也并非創新之舉。早在2023年末,OpenAI發布的GPTs也是旨在“每個人都可以定制自己的ChatGPT,從而讓GPT成為一個家族。”但對于字節跳動而言,這多少算個大動作,畢竟此前它在大模型領域沉寂已久。
不過,還未等Coze掀起太大的水花,OpenAI發布的Sora直接“王炸”,搶走風頭,引發熱議。
定制Chatbot,從求職到小紅書文案
“Coze是一個一站式AI機器人開發平臺。”
據Coze官網,為了促進和簡化AI機器人的開發過程,Coze目前集成了60多個插件,增強了Bot在信息檢索、旅行協助、生產力、圖像理解等領域的功能,“你可以直接將這些插件添加到Bot中,豐富Bot能力。例如使用新聞插件,打造一個可以播報最新時事新聞的AI新聞播音員。”用戶也可以通過指定現有API的輸入和輸出來快速創建自定義插件。
此外,Coze支持為Bot創建定時任務。Coze官網介紹稱,用戶無需編寫任何復雜的代碼,只需一個簡單的描述,Bot就可以按需完成工作。例如,可以配置為:每天早上 9:00 向您發送個性化新聞。提醒您每天早上7:00查看今天的天氣預報和日程。
鋅刻度體驗Coze時發現,目前Coze的Bot商店內已有各種場景的預置Bot,其中包括女生頭像生成器、小紅書文案輸出大師、求職助手等,而根據官網介紹,選擇預生成Bot后,用戶會被引導到該Bot的配置頁面。在這里,你可以查看這個Bot的配置信息,與這個Bot進行交互,體驗它提供的能力。
經體驗,鋅刻度留意到,目前的預置Bot多搭載云雀大模型。其中,“求職助手”可以提供求職建議、推薦工作機會。
Coze Bot商店內的“求職助手”界面
而部分Bot或許還有一定完善和提升空間。比如,在體驗“小紅書文案輸出大師”時,鋅刻度分別提出“幫我列出送媽媽的禮物清單”和“幫我列出送奶奶的禮物清單”的需求,但得到的回答基本相同。這一問題在“春聯大王”這一Bot也出現,據鈦媒體,要求bot幫助寫一個關于雪的春聯,經過兩次追加不一樣的提示詞(Prompt),最后生成的兩副春聯竟是一模一樣的,并未如預期出現不同的回答。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可以體驗這些預置Bot,用戶也可復制一個預置的Bot,并根據你的具體需求對其進行修改。
至于Coze背后的開發團隊,據界面新聞報道,Coze由2023年11月字節跳動成立的AI創新業務部門Flow研發而成的,該部門業務主要聚焦于AI應用層,由字節跳動技術副總裁洪定坤擔任技術負責人,原今日頭條CEO朱文佳擔任字節大模型團隊業務負責人。
不過,Coze官網鏈接的企業為“北京春田知韻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23年7月,由北京抖音信息服務有限公司100%持股。
字節猛追進度
在發布Coze之前,字節跳動在AI賽道上一度“掉隊”。
在字節跳動2024年全員會上,字節跳動CEO梁汝波表示,字節跳動存在低效和遲鈍現象,并直言,“字節對于大模型領域的反應過于遲鈍,直到2023年中才出現跟GPT相關的討論,而GPT-1在2018年就發布了,且業內做得比較好的大模型創業公司也基本在2018-2021年間創立。”
回顧此前,直到去年8月,字節跳動基于云雀大模型開發的AI聊天機器人“豆包”才開始公測,面向C端市場發力AI應用。與此同時,還在國外發布了基于CPT模型訓練的Cici,后者目前已經在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上線。
字節跳動“豆包”
與此同時,國內大公司紛紛在這個賽道發力:從2023年的3月到9月,從百度的大語言模型“文心一言”、360的智腦大模型,到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大模型、科大訊飛的星火大模型,再到騰訊的混元大模型,國內傳統的三大互聯網巨頭“BAT”悉數下場。
手機廠商也未缺席,華為、小米、OPPO、vivo、榮耀都先后在賽道亮相;五科研院所和初創企業不甘示弱,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發布了“悟道”大模型,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推出了“書生”大模型,鵬城實驗室研發了“鵬城·腦海”大模型;京東、攜程、好未來等也相繼召開發布會;甚至連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長虹等家電生產企業也欲分一杯羹……
更不用提諸多風云人物對此的討論不斷。其中,據財經網,華為創始人任正非3月中旬參加華為 “難題揭榜火花獎” 頒獎座談會時稱,華為會做底層算力平臺:“未來AI大模型會風起云涌,不只微軟一家。ChatGPT把計算、管道流量撐大,華為的產品就有了機會。”同月月底,騰訊總裁劉熾平在財報電話會上說,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成為騰訊已有業務,如社交、游戲的 “倍增器”,也可幫助開拓數字助手、搜索等新增長線。此外,《張朝陽的物理課》直播結束后會自動生成字幕:“'社交互動’'算法推薦以及AIGC’'自媒體’,是這些年來互聯網的三個線索。”
數據則更為直觀,據“趣解商業”,2023年5月的中關村論壇上,專家口中中國“10億級參數規模以上”大模型的發布數量尚為79個;而《2023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0月,我國擁有10億參數規模以上大模型的廠商及高校院所共計254家,分布于20多個省市/地區,國內大模型總數達238個;而據GitHub的統計數據,到2023年底國內已經發布的大語言模型接近300個。
所以,當“百模大戰”如火如荼時,在2024年初發布Coze的字節跳動,與其說是搶跑,可能更精確的說法是“奮起直追”。
OpenAI搶占風頭,字節又該如何應對?
字節跳動或許本想著在2024年初搶先嶄露頭角,卻不料OpenAI再放“狠招”,直接“王炸”,搶占了風頭。就在Coze上線后不久,Sora橫空出世。
2月16日,OpenAI推出了一款能根據文字指令即時生成短視頻的模型,命名為Sora。據介紹,Sora能夠從文本說明中生成長達60秒的視頻,并能夠提供具有多個角色,特定類型的動作和詳細的背景細節的場景。Sora還能在一個生成的視頻中創建多個鏡頭,體現人物和視覺風格。此外,Sora可以一次性生成整個視頻,也可以擴展生成的視頻,使其
Sora技術報告
這意味著,OpenAI已然在人工智能賽道上邁入下半場,國內外大模型的差距更明顯了。當OpenAI官方公布長達60秒未經修改的AI視頻,國內也有AI團隊緊急上線相關“文字生成視頻”大模型,但與國外主流AI視頻模型能力相仿,均暫時無法超越Sora的水平。
不過,當OpenAI已經開始深耕文生視頻的大模型,字節跳動卻似乎如夢初醒,剛剛開始追趕對話問答大模型的進度。
日前雖有消息稱,在Sora引爆文生視頻賽道之前,國內的字節跳動也推出了一款顛覆性視頻模型——Boximator。與Gen-2、Pink1.0等模型不同的是,Boximator可以通過文本精準控制生成視頻中人物或物體的動作。但對此,字節跳動相關人士回應新浪科技稱,Boximator是視頻生成領域控制對象運動的技術方法研究項目,目前還無法作為完善的產品落地,距離國外領先的視頻生成模型在畫面質量、保真率、視頻時長等方面還有很大差距。
事實上,字節跳動的Coze也多少有些亦步亦趨,早在Coze發布之前,其實在2023年11月的OpenAI首屆開發者大會上,GPTs就已經發布,而根據當時的介紹,GPTs無需編程技巧,可以讓用戶用自己的自然語言來創建“個人版ChatGPT”,實現全程“0代碼”開發。
用OpenAI CEO奧爾特曼的話說,每個人都可以定制自己的ChatGPT,從而讓GPT成為一個家族。那時候,外界討論,GPTs搭配GPT Store,很可能會在AI應用生態中誕生下一個蘋果。
彼時,華西證券研報曾評價,類比App Store,GPT Store將成為OpenAI生態重要一環。
按照研報的說法,對初創公司來說,GPTs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挖掘的AI應用項目;而對于現有的互聯網應用來說,GPT Store是一個優質的流量入口,GPTs要實現復雜功能普遍需調用外部API,若現有App能充分利用GPTs的高智能、高靈活性,并與自身應用進行結合,有望為現有互聯網生態注入新鮮血液,“AI+一切”已近在咫尺。
顯然,Coze的設定與此相同。
只不過,當字節跳動這次試圖緊跟OpenAI腳步時,還是稍有差距。可以預想的是,國內或許很快也將掀起文生視頻大模型的新浪潮,而字節跳動又該如何應對呢?
END
黎炫岐